中國水網訊 隨著新國標《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的執行,生活飲用水水質標準提高,國內大部分既有水廠的技術和設備已不能滿足新標準的要求,水廠的提標改造迫在眉睫。在“2012(第六屆)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供水技術深度論壇上,濟南市供排水監測中心宋武昌就“引黃水廠提標改造關鍵技術及工程應用”進行了探討。
宋武昌首先介紹了引黃水廠的現狀和水質特征。目前,黃河下游地區引黃水庫水質低濁、高藻、高嗅味,小分子有機物含量高,溴離子含量高;水廠處理工藝以簡單處理和常規處理為主,凈水藥劑不匹配、混凝效果差,沉淀效果不穩定、除藻效率低,濾池易堵塞板結、反沖洗頻發,出水濁度不穩定、DBPs易超標,工藝落后,難以應對原水水質變化。
基于水廠現存的問題,宋武昌提出了引黃水廠水質應對策略:針對水質的低溫低濁問題,采用強化混凝、高密度沉淀池、浮沉池、超濾膜技術手段來解決;水中高藻采用強化混凝、預氧化、氣浮、超濾膜等技術進行清除;通過活性過濾、臭氧活性炭、粉末活性炭技術解決高臭味;對于高溴離子問題,選用了臭氧/過氧化氫催化氧化技術來解決。
宋武昌通過詳實的試驗數據,優選了多項技術和工藝,來實現水廠工藝提升改造。基于常規工藝的強化,提出了浮沉一體化、浮濾一體化技、活性過濾技術,推薦了“預氧化/粉末活性炭-混合反應池—浮沉池—活性濾池—消毒”組合工藝。在深度處理方面,介紹了臭氧生物活性炭,推薦了“原水→混凝→高效沉淀→臭氧氧化→上向流活性炭→后砂濾”組合工藝。基于超濾的技術缺陷,介紹了超濾膜組合工藝,基于膜技術,推薦了“預氧化+常規工藝+粉末活性炭+超濾膜+消毒”組合工藝。
最后,宋武昌以濟南玉清水廠、濟南鵲華水廠、東營南郊水廠為例,介紹了各水廠提升示范的工藝、運行效果、投資成本,經第三方檢測,出廠水符合《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GB5749-2006),實現了水廠工藝的提升改造。
編輯:吳妍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