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7日上午開始,出于對自來水水質安全的擔憂,南通市區各大中小超市出現搶購純凈水現象,恐慌情緒在廣大南通市民中迅速蔓延;此次南通搶水事件是受到2月3日鎮江市長江水域受到污染導致市區自來水出現異味的影響(南通與鎮江同樣是以長江為飲用水源,且南通處在鎮江下游),鎮江水污染的原因被認定為一輛曾經停靠在鎮江的韓國籍船排口管道閥無法關嚴,造成鎮江水源苯酚污染。
據南通市紀委、監察局特邀監察員、南通市自來水公司水質中心處長徐永進介紹:“按照南通市人民政府統一部署,從2月6日上午開始,南通市環保、衛生及市自來水公司等部門分別對長江水源地每小時至少取樣一次,每日進行24小時不間斷的檢測揮發酚濃度,同時南通市自來水公司又啟用世界先進的美國哈希ECLOX便攜式毒性快速檢測儀等應急檢測儀器,輔助快速判定飲用水水質安全性。”
徐永進處長介紹:“鎮江距南通約177公里,從鎮江流向南通的長江水每秒流量達到16000立方米左右,這個流量相當于一天有13億立方米的長江水向東流;如此大的長江流量,再加上南通有約10公里寬闊的江面,水量充沛,即使對面上游苯酚污染團來到下游長江南通段附近,巨大的水流量使苯酚污染團能夠得到有效稀釋和自凈。南通市環保、衛生及市自來水公司三家單位連續多日不間斷的檢測結果表明,水中揮發酚濃度是末檢出(低于最低檢測限),毒性快速檢測發光抑制率也在安全范圍內。南通市區水源地沒有受到苯酚污染影響,南通市民飲用水質量有保證”。
南通市作為江蘇省唯一擁有220公里長江水道和210公里海岸線的沿江、沿海經濟大市。2004年,南通市人民政府結合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文明城市等“五城同創”活動,率先在江蘇省開展了飲用水源地專項整治行動,對水源地實施拆除、搬遷和關停污染源。2006年,南通市自來水公司編寫了《南通市自來水公司供水突發事件應急預案》,2010年南通市自來水公司與南通大學產學研合作,選擇涵蓋苯酚在內的近百種具有突發效應的典型有機、無機污染物為目標化合物,進行深入研究,編制《水污染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導則》(簡稱《導則》)。2011年9月9日,《導則》通過了由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南京理工大學、南京師范大學等單位專家組成的鑒定委員會的鑒定,對南通地區供水行業應對突發水污染事件技術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為南通區域供水安全保障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持。在這次應對鎮江水污染事件中,南通市自來水公司嚴格按照《導則》要求,做好了應對苯酚污染投加粉末活性炭吸附等一切準備工作;若發現上游一定距離斷面苯酚濃度上升并接近控制標準時,則立即停止水廠取水。南通市自來水公司有責任也有實力保證不讓市民喝上一口帶污染的自來水。
南通市自來水公司構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南通市區飲用水安全保障體系,在水廠原水進水總管上取樣建立包括濁度、溫度、PH、溶解氧、電導率、氨氮、高錳酸鹽指數、總有機碳、酚等多參數的自動監測預警系統;在水廠原水水質儀表附近增設數據采集終端,通過GPRS無線傳輸至總公司等,在水公司局域網上可以查看水質數據,從而完善水質監測聯網、預警聯動機制。在水廠建立了以特種魚為基礎的原水生物毒性在線監測系統及利用化學(細菌)發光技術進行毒性物質快速檢測,實行水源水預警防范“多保險”。南通市自來水公司建立了由“三級化驗、生物預警、在線監測”組成的立體化水質監測構架,對水源保護區原水、吸水口水源水、工藝流程中制水、出廠水、用戶終端管網水、管網末梢水進行全過程的監測和質量控制。南通市城市供水已經形成了水源保護、凈水優化、深度處理、水質監控、管網清潔、社會監督、備用水源等多層屏障共同保障的新模式,對生活飲用水水質實行立體管理全程監控,確保南通市自來水公司供水水質安全更可靠。
南通市城市供水水質106項指標優于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市區飲用水水質綜合合格率達100%,南通市城市供水水質可概括為確保居民“終身飲用安全”。南通市人民政府堅持區域供水工程與農村安全飲水工程同步建設,以區域供水促進和保障了南通百萬城鄉居民喝上了優質的自來水。截至2011年底,全市形成區域供水能力155萬m3/日,供水累計覆蓋鄉鎮90多個,惠及城鄉居民約600萬人。讓百萬居民“終身飲用安全”,體現了南通供水科學發展、和諧發展進程中的光榮和輝煌。
編輯:趙恒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