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行業如何破解發展困局?不少專家認為,根本在于厘清政府與企業各自的責任。本文特別邀請澳門自來水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朱偉文就此發表看法。
朱偉文介紹,根據其從業經歷,從自來水公司的角度,政府是用戶的最高代表。政府集中體現廣大用戶的總體需求。從這一點上說,政府在供水領域的主要責任大致有如下幾點:
1、制定供水的水量、水壓、水質標準,以此檢驗自來水企業的服務能力和資質。
2、根據城市發展綱要,對自來水公司提供3-5年發展規劃,為自來水公司的工藝改造預留時間。
3、保護好水源地不受污染(如地表水、地下水、水庫等),以及城市供水管網的安全。并為此制定保障供水安全的法令法規。鑒于供水的重要性,特殊情況下,還要采取特殊的保護措施,如發生重大自然災害、政治動亂、戰爭等時,在自來水公司無法抗力的情況下,派出軍警。
4、關注并扶持自來水公司穩步發展,當城市進行重大改造(涉及鋪管、遷管),要在政策和資金上給予一定支持。
與政府的管理職責對應,他認為,自來水公司在供水領域應負的責任有:
1、嚴格把握出廠水的檢測標準,保障飲水的安全;
2、保障供水工藝設備安全運行;
3、維持運行人員的人身安全(指在崗情況下)和員工隊伍的整體穩定性;
4、優化生產運營構架,采取科學有效的新工藝節能降耗,為投資者創造利潤空間。
朱偉文認為,自來水公司能做到健康已屬不易,更不能采取打排球的戰術以“短、平、快”取勝。他介紹,中國自來水自清末至今,已有100多年歷史,現在絕大多數的水廠依舊采取著傳統的加工工藝(產點、過濾、消毒)。改革開放后,各地水廠有了很大改造,但理論上還是傳統的。即使有過快速發展,也是在新區開發、舊城改造等過程中的短期行為。
朱偉文認為,供水行業有供水行業的發展規律。很大程度上,它受制于水源水體的情況、政府或經營者的投資能力、自來水受眾對水價的承受能力等諸多因素??陀^總結,自來水行業的“進化”、發展還是以客觀求實、量力而行、穩中求進為好。
編輯:谷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