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7-31 10:00
來源: 《環境經濟》雜志
作者: 王立章
如果國企以其他資產作為入資,則可根據資產的類型設定股權比例,屬于完全競爭的行業,股權比例則不受約束,根據雙方意愿和未來市場需求進行合理設置;屬于特定行業,如壟斷行業,則國有控股,但采取國有民營的方式,引入職業經理人制度,利用社會資本和機制激活存量資產,做強做優做大國企。
第三,根據資產類別分別設計二級混改機制,合理分攤風險并建立隔離機制,避免因個別經營不善對整體混改造成影響。
第四,完善職業經理人制度,鼓勵引入員工持股和股權激勵。根據二級公司混改的類別,分別設計不同的股權激勵方案,吸引不同層次的人才,做到人盡其才。
第五,根據二級混改公司不同的經營范圍、治理結構、商業模式等,對接不同的資本市場,設計不同的上市路徑和時間表,鼓勵快速接通資本市場。
第六,總公司可慢慢變成控股公司,控股或參股不同的下屬二級公司,并根據控股與否分別設計不同的監管機制,確保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堅持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要內容。混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不是為了混合而混合,而是能夠消除公有制與非公有制之間的障礙,讓國企和非公企業從產權上有機結合,不再是單純的項目、資金、人員合作,而是真正成為一家人,打造一個符合現代企業管理的具有良好競爭力和創新力的治理體系。地方國有環境類企業在二級公司層面開展混合所有制改革,有助于借助民營資本和靈活的機制,真正做強做優做大國企,最終提高國家綜合競爭力。
(作者系E20研究院執行院長)
編輯: 徐冰冰
E20環境平臺高級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