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7-17 10:35
來源:
作者: 井媛媛 魏丹
據E20研究院預測,截止2014年底,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已達到17899萬噸,清運量17677萬噸,處理量16681萬噸,與2013年相比分別增加2.91%,2.54%,3.45%。
無害化處理方面,2014年我國無害化處理量已達到16009萬噸,與2013年相比增加3.99%,無害化處理率為95.97%,與2013年基本持平。
據分析,2012-2014連續兩年垃圾焚燒處理量的增長率分別為29.29%和20.09%,衛生填埋處理量的增長率分別為-0.19%和-2.24%,堆肥增長率分別為-31.92%和-30.04%,數據如下圖所示。
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量的增加是無害化處理量增加的主要驅動因素,垃圾焚燒將逐步成為生活垃圾處理的主流技術方式。
2012-2014生活垃圾處置方式無害化處理量增長率
在垃圾焚燒逐漸成為主流處理趨勢的同時,各大垃圾處理處置企業紛紛搶占垃圾焚燒市場。據E20研究院統計,2014年度全國已投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約18.9萬噸/日,其中,杭州錦江以22250噸/日投運規模、接近12%的市場占有率,持續領跑垃圾焚燒市場業績,光大國際、中國環境保護、上海環境等企業實力亦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各企業數據見下圖,
市場占有率(%)=企業投入焚燒項目總能力/全國投運焚燒項目總能力*100。
2014年企業已投運焚燒能力及市場占有率
在各企業紛紛搶占垃圾焚燒市場的同時,據E20研究通過長期對企業的連續觀察發現,某些能力的欠缺對企業發展的制約力已逐步顯現。企業家及團隊、品牌能力、市場能力、投融資能力、管理能力是企業成長的五大關鍵能力,而品牌能力已逐步成為制約垃圾處理企業發展的短板因素。此外,與企業上下游的戰略合作以及上運行成本偏高,銷售凈利率較低等問題,均是垃圾處理企業目前所頭疼的關鍵問題。
在大資本時代的雨露下,垃圾焚燒企業已迎來新的曙光,PPP項目的上馬、產業基金的注入,將注定垃圾企業迎來不平凡的一年。而企業自身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匹配大資本時代下的洗禮將成為企業發展的重中之重。此外,環境醫院的建立、企業聯盟的搭建、產業界面的升級以及藍色共生的循環經濟將推動產業的發展,助力產業的升級與轉型,對垃圾處理企業來講,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在此背景下,E20研究院推出了年度研究成果《中國城市生活垃圾行業投資分析報告》(2015版)。其旨在通過對垃圾處理現狀的描述,以及對未來產業發展的預測,揭示城市生活垃圾處理行業未來市場的發展機會,商業模式的轉變軌跡,共生理念下的生存條件以及企業自身如何提升多維度的能力以匹配當前垃圾處理行業的高速發展。
報告更多內容敬請關注6月4日將在北京友誼賓館盛大開幕的“2015(第九屆)環境技術產業論壇”。本屆論壇將為您進一步解讀“水十條”等政策背景下的產業變革,及發展機遇,探討環境效果時代的創業創新。同期,環保設備品牌評選結果將正式公布,期待您的參與,敬請關注!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水業研究中心負責人、首席行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