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4-01 09:35
來源: 環(huán)衛(wèi)科技網(wǎng)
作者: 徐海云
下面我談一下生活垃圾分類,生活垃圾分類已經(jīng)進行了16年了,網(wǎng)上民眾認為生活垃圾分類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我想總結一下16年生活垃圾分類的成績,主要有三點。第一是激發(fā)了全民的垃圾分類熱情,這一點得到了證明。現(xiàn)在無論是城市還是鄉(xiāng)村,垃圾分類的意識都得到了普遍宣傳。第二是垃圾分類的系統(tǒng)性認識得到了普遍的提高。2000年剛開始搞垃圾分類的時候,主要還是可回收和廢品,現(xiàn)在垃圾分類有可回收物、家庭有害垃圾、廚余垃圾,這就與國際上先進的發(fā)達國家基本一致,同時在這個過程中大家都知道了要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第三是在垃圾分類過程中我們正在尋找突破。大家知道垃圾分類實際上是全民參與的運動。現(xiàn)在需要找到短板,而且應該是先易后難。我們與發(fā)達國家相比家庭有害垃圾的單獨收集相對來講是個短板,這次的方案也把它提到一個重要的位置。
以上講的這些是成績,但不可否認,很多人說我們垃圾分類搞了這么多年,從表面上看止步不前,為什么是這樣的情況呢。根本原因是我們以前主要著眼于可回收物。我們有廢品回收再利用系統(tǒng),還有環(huán)衛(wèi)系統(tǒng),這兩個系統(tǒng)在對接過程中,所以,問題和矛盾在對接過程中也必然有一個銜接過程。借此機會,我想用幾個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數(shù)據(jù)進行對比,給大家匯報一下我國與現(xiàn)進的日本、德國等發(fā)達國家的情況。第一是廢紙,這是生活垃圾可回收物中占重量最大的一部分。我們國家目前的回收量大約是50%,德國、日本大約是70-80%,發(fā)達國家明顯比我們高,但是我想告訴大家我們國家目前人均廢紙消費量還不到20公斤,發(fā)達國家是我們3倍,大家可以簡單的算一算,盡管我們的回收率比較低,但是我們實際的紙板、報紙還是得到了充分的回收。第二個是易拉罐,價值比較高的,歐盟目前是75%,他們2020年的目標是80%。我們國家易拉罐的回收率是比較高的,但我們的問題是沒有統(tǒng)計。第三是廢塑料,這也是生活垃圾回收利用中增長最快、體積最大的,同口徑對比,我國目前的回收利用率大概是40%,歐盟是70%,發(fā)達國家看起來又比較高,但是歐盟的70%里面的40%是進入垃圾焚燒系統(tǒng)熱利用,材料利用率是30%,而且材料利用的30%里面又有一半出口到發(fā)展中國家,其中主要出口到我們國家,在本土利用的只有百分之十幾。
因此,要對我國垃圾回收利用水平要有一個客觀的認識,不可否認隨著生活水平提高,玻璃瓶、醬油瓶等普通的玻璃回收起來就比較困難。面對垃圾分類收集問題,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我認為有三個對接,可回收物要與廢品回收利用系統(tǒng)對接起來,有害垃圾的收集要與危險廢物收運系統(tǒng)對接起來,廚余垃圾收運要與整個生物質(zhì)的利用對接起來。這些都不是簡單的一蹴而就,而是一個過程,要從頂層設計、全社會參與等逐步來做。
垃圾是我們每個人產(chǎn)生的,根本上來講這是一個全民參與的事情。在此也想談一下我個人對全民參與的感想,也是三點。第一點,對每個人來講要堅定不移的做好正確的投放。可能有的人會講,我投放好了你又把它混起來,打消了積極性,我想告訴大家的是即使在發(fā)達國家這種現(xiàn)象也不可能避免,比如說德國的包裝垃圾桶中東西,其中有一半還是要進焚燒廠進行處理的。回收利用是有市場和需求的,如果沒有市場、沒有需求它只是垃圾。我們個人投放垃圾行為不應該受其他因素干擾。第二點我們不僅要出力,而且要出錢。大家知道發(fā)達國家你扔個電視機、扔個家具都要付錢。隨著我們國家經(jīng)濟水平的提高,尤其是人力成本的提高,要進一步促進分類回收利用是要付費的。第三點是每個人的消費模式要改變。我們當然要提倡簡約的生活,提倡勤儉節(jié)約。另外更重的是我們要能夠充分使用再生資源產(chǎn)品,為再生利用提供更好的市場空間。只有每個人都努力了,我們國家的垃圾分類才會越來越好。
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