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7-03-20 17:18
來源:
作者: 常濤
解決垃圾分類、再生回收體系的問題,必須要顛覆式創新、必須有頂層設計的思想
常濤
這一段時間關于垃圾強制分類的討論如火如荼,做為一個從IT行業轉行5年的從業者,很想說點什么。在這個領域,很多方面我還是一個小學生,但IT行業的錘煉使得我始終保持著系統看問題,跳出圈外看問題的習慣。此文能給大家一些啟發和收獲也就足矣。
我依舊以三段論來敘述:背景、問題、解決之道。業內人士可以略過前兩個問題直接看第三段。
一、歷史簡述
自從改革開放以來,垃圾分類以及再生資源回收行業一直問題多多,原來供銷社回收站體系被市場化的大潮瓦解。同樣,這個行業在市場經濟下爆發了活力,無數從業人員的加入使得收廢品逐漸形成了自己獨有的產業鏈,但跟大部分行業不同的是,由于行業利潤微薄,工作環境差,在國有體系退出市場的時候,并沒有起來一批民營企業替代,整個回收體系被成千上萬的個體回收者(后面縮寫為A)以松散的交易模式盤踞了。
雖然后期環衛體系從打掃環境衛生的職責演進成為有一定的生活廢棄物的清運能力的體系,但由于從屬主管部門不同(環衛歸屬住建部管理,再生資源做為商品歸商務部管理),且無意與回收個體戶競爭,于是逐漸形成兩張網。一張網是:居民賣廢品àA,或居民扔掉廢品à保潔àA,或居民扔掉廢品被A直接撿走的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另一張網是:居民扔進社區垃圾桶或者公共場所垃圾桶的廢棄物被環衛清運的廢棄物網絡。這兩張網一個是市場化的,一個是事業單位吃皇糧的。
二、問題研判(問題不分順序)
1、垃圾流向不確定。行業沒有巨頭意味著沒有體系。完全市場化的運行在初期效率高,資源配置合理,但是逐漸也會有一些問題。例如:各個環節逐利,對后處理工廠的處理水平不關注,導致本應淘汰的落后產能依舊可以在法律的灰色地帶生存。一方面我們對后處理工廠的管理不夠,另一方面也暴露了體系缺失帶來的無管理抓手的問題(地溝油、毒跑道、假食用膠、醫用塑料玩具等)。
2、廢棄物增量加快,環衛壓力巨大。各個環節逐利還會導致,當再生物資價值變低時,再生資源回收網絡就拒絕回收,于是這些物資就作為廢棄物回到環衛體系。尤其是在消費升級,人們生活水平提高,勤儉的習慣逐漸減弱的情況下,越來越多本來有價值的再生物資回到垃圾桶進入環衛體系。而前端分類沒有習慣的國情,導致這些物資交叉污染,后期分揀、再生利用的成本大大增加。稍微分類好一點的區域由于環衛又缺乏分類運輸的經驗體系,使得垃圾分類工作推進進入尷尬兩難的境地。逐漸加速的垃圾增量導致政府逐漸進入無地可以填埋,無處建焚燒廠的窘境。
3、正規后處理工廠無法生存。國家支持或者直接建設了大量的處理工廠,由于回收渠道不可控,這些物資大部分進入小作坊(小作坊成本低,出價高)。國家曾經出臺了各種政策來補貼正規工廠,然而補貼的錢也隨著工廠收購價格提高變相補貼到回收體系。當然隨著國家的嚴厲打擊,小作坊越來越少,但是由于回收體系的缺失,加之回收個體戶的城市擠出效應,導致物資加劇回到環衛體系。垃圾增量進一步上升。同時,處理企業依舊無法獲得足夠的原料。
另:關于兩網融合,我的觀點是:兩個有系統的網絡才談得上整合。一個有系統而另一個根本談不上是網絡,完全是點狀結構,整合演變成吞并或者競爭,必然會引發回收網絡的抵觸和反彈。政府如果出臺政策,系統思考這個問題是關鍵所在。
關于垃圾分類的手段,大家的基本思路都是:宣傳教育,前端設置分類垃圾桶,運輸增加分類運輸能力,后端對接相應處理廠,過程增加罰則。這樣可以嗎?宣傳教育要搞,但足夠嗎?罰則可以有,責任主體在現有的居住環境下清晰嗎?執法隊伍人數夠嗎?
三、關于顛覆式創新和頂層設計的思考
1、創新分很多種。一般來看,分為進化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比如,汽車替代馬車,這就是顛覆式創新。汽車安全性越來越高,越來越省油這就是進化式創新。而到了電動汽車,又屬于顛覆式創新。再如,Iphone替代功能機是顛覆式創新,Iphone不斷升級,乃至Android手機廠家也在不斷追求處理器速度和屏幕大小這就是進化式創新了。除了產品,模式方面也有很多創新例子。例如,Uber、滴滴對出租行業就屬于模式上顛覆式創新,而Uber、滴滴逐漸增加服務種類就是進化式創新。現在的Ofo,摩拜對原來的公共自行車就是顛覆式的創新。
有時候大家會把互聯網與傳統生意的結合混淆為顛覆式創新,這是錯誤的,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的疊加客觀上是進化式的創新,它解決更多的是信息不對稱以及提高效率,而并未顛覆和替代。就像淘寶京東不會顛覆替代實體商業一樣,因為他們只是讓消費者更容易以更低成本獲得信息,提高了效率而已,這種效率提高往往也是有邊界的和有短板的。界定這兩種創新的原則,還是要看其商業本質到底有沒有改變,能否完全替代原有體系,能否引發一系列衍生效益,能否更高效的運行,能否同時解決若干實質問題。
顛覆式創新必須要用頂層設計的思維方法。必須要跳出原有思維模式,分析問題本質,找出痛點,一擊而中。這也是有時候外行攪局往往能攪的天翻地覆的原因。
2、我關于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體系建設的觀點。
本質:人社會活動產生的各種廢物,如何盡量小的給環境造成影響。(這里包含了兩點內涵a:資源是不是最大化的再利用:最大化的再利用,無論平級處理還是降級處理都是減少了環境的影響;b:處理系統必須高效和低成本:處理系統其本質必須要用最合理的活動行為完成目標。過程必須最少碳排放,必須符合一定經濟原理,這樣的系統也是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第二點換句話說:在解決廢物的過程中又增加了不必要的廢物就不劃算了。)
系統要考慮的要點:人趨懶(懶得分類);必須有利益拉動和明確的責任主體(利益包括獎勵和懲罰);不是一套系統能包打天下的,需要有總體設計和分別適合的方案;必須是長效機制,能夠自我完善和閉環;IT手段的結合;結合中國信用體系、居住環境、居民素質等現實情況;盡量讓各種物資前端分離進入各個專業系統;綠色設計,利于回收的設計;反向物流體系和正向物流體系的結合等。如果我們的系統只能解決其中少數幾個問題,那是危險和失敗的。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