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10-28 10:18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徐海云
自2012年以來,中國垃圾焚燒行業邁入了快速發展的新階段。然而,這一時期的市場進展并非一帆風順。期間,部分地區持續出現反對垃圾焚燒的呼聲,反映出公眾對此類設施的關切與疑慮。
2014年,浙江杭州九峰垃圾焚燒項目爆發了一起影響深遠的鄰避事件,引起了總書記的高度重視并作出批示,該事件也成為了該領域的標志性案例。
民眾的反對,實際上也從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垃圾焚燒發電行業的健康發展,在九峰垃圾焚燒鄰避事件之后,國內主流媒體對垃圾焚燒發電客觀報道增加,也讓國家層面對垃圾焚燒的科學普及及教育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視,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和技術標準,對垃圾焚燒技術的適用性、垃圾焚燒廠建設技術要求及運行監管要求等做了詳細規定,該事件也因此成為了國內垃圾焚燒鄰避沖突的一個高峰及轉折點。
各地生活垃圾焚燒廠鄰避運動發生的原因各不相同,但歸結起來可以總結為三個方面:即利益失衡、輿論誤導、信任危機。其中信任危機是根本原因。
要化解鄰避,就要重構信任,需要堅強領導,一把手親自抓。
2017年年初,環境部副部長翟青在安徽考察時,強調要緊盯企業“裝(安裝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樹(顯著位置樹立污染排放數據顯示屏)、聯(企業自動監控系統要與環保部門聯網)”,隨后組織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全面開展“裝、樹、聯”行動,強化垃圾焚燒發電廠信息公開和社會參與。
截至當年8月23日,全國246家已建成垃圾焚燒企業中,除去已關停、即將關停和半年內技改的10家企業,有176家完成“裝、樹、聯”工作,完成率74.58%。至9月1日,99.15%的企業已安裝污染物排放自動監測設備,90.68%的企業已經實現自動監測設備與環保部門聯網。這在發達國家也難以做到!
實際上,就是在九峰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鄰避事件之后,中央、地方和媒體都達成了共識,垃圾焚燒是解決中國垃圾問題的重要手段,正式確立了以垃圾焚燒為主導的垃圾處理路線,同時也讓垃圾焚燒行業在之后一系列積極政策的加持下,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與迅猛增長。
《海云說》是由E20環境平臺制作的一檔視頻節目,由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主持,特邀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總工程師徐海云為主講嘉賓,主要講述中國固廢領域的相關話題,特別是垃圾焚燒領域的發展歷史、技術現狀、政策動態及未來趨勢。
編輯: 李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