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4-04-07 11:05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抱樸再生定位就是傳統文化加上環保科技和生態美學。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敬天惜物的理念。在劉學頌看來,就像中國人可以將豆腐做成豆腐渣、臭豆腐、豆腐乳,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無棄物”就蘊含著可持續的底蘊。
環保科技方面,除了把塑料瓶做成布匹的技術,抱樸團隊還在研發利用各種廢塑料、廢舊材料,現在廢塑料的回收利用,從PET礦泉水瓶開始,擴展到其他各種類別的廢舊塑料和廢舊物品,如海洋漁網。因為客戶的需求在不斷增加,各種材料的循環利用都加入進來。
并且抱樸建立有一套區塊鏈系統,從回收到做成產品整個產業鏈都能讓大家看得到。歐盟現在都要求碳足跡,要求每個產品后面得帶有碳護照,這是我們國家的企業將來出口產品必須面對的。
生態美學方面,劉學頌認為,一定要用美打動消費者。
比如一套精致的“零廢棄辦公套餐”,用塑料瓶做成絲巾、圓珠筆和筆袋,用回收的廢舊快遞紙箱做成便簽本。具體減碳多少,顯示得明明白白。對于許多公司來說,ESG可持續發展,在宏大的舉措之外,從辦公用品的調整這樣的“小事”開始,積累下來,每年也有一定的減碳量。抱樸再生正幫助一些企業完成這方面的替換工作。
同時,抱樸再生也在助力鄉村振興、非遺傳承,先后與四川非遺手工藝“道明竹編”、”龔扇竹編”合作推出時尚環保單品[編de包]、[織影包];同時,也致力于公益慈善事業,完成了諸多項目,如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天才媽媽”項目合作的環保公益產品,助力我國鄉村治理現代化創新發展。
劉學頌說,抱樸再生是一個引領和踐行可持續生活方式的品牌,主要通過可持續美學來賦能企業ESG和可持續發展。特色就是從回收開始,通過專業再生工序,加以富有文化內涵的設計,最終生產出美的產品。所有產品都標有使用的瓶?數和碳減排數值,并可通過專利區塊鏈技術進?追溯,可以看到:是什么材料,從哪回收來的,經過什么樣的工藝流程,最終做成了顆粒、紗線和布料。
也就是說,先把環保、減碳的事業量化,接著是美化,把產品、展示通過設計挖掘出美感,最后再形成文化,融入到企業的企業文化中,去影響企業的客戶。
環保與傳統文化結合
環保最終要解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問題,抱樸再生是在這個邏輯下的一個概念級公司,它沒有很大的規模,但它的確很受關注,因為展示出了環保科技、生態美學與傳統文化之間的統一,它下面有堅實的環保基礎業務做支撐:回收團隊、再生工廠等等,上面則有無數的延展和可能性。
06寫在后面
我們拆解廢棄物循環利用整個鏈條發現,從回收到再生,廢品回收系統里,賣設備的公司賺錢了,但做運營依然不怎么賺錢,除非高質量資源化加to B來破局。
從抱樸再生的例子可以看出,回收資源、再生利用,使之成為真正的商品,同時幫助企業、政府機構等落實ESG,實現環保和商業的雙豐收,已經有了路徑。
在高質量資源化方面,另一家公司朗坤環境的廢油脂資源化到手術級材料也是“異曲同工”。
朗坤已經實現了對廢棄油脂、餐飲垃圾、廚余垃圾等生物質廢棄物的深度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生產出生物柴油、清潔電力、沼氣等可再生能源產品,還進一步開發出乳化劑、增塑劑、表面活性劑等多種高附加值的綠色產品,被廣泛應用于能源、化工領域。
再回到政策層面,今年除了政府工作報告以外,多位代表委員也紛紛就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提出建議提案,支持這一領域的發展,秉承的思路也是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經濟,推動廢棄物循環利用產業發展。
面對如今內卷到幾乎無路可卷的環保行業,也許該考慮考慮,搞搞技術沉淀、產業升級、客戶體驗,給客戶甚至普通消費者一些真正實用的驚喜。
環保產業里所謂美好的未來并不存在于未來,而是就在此刻一些具體的公司和具體的人身上。從“宏觀敘事”回歸到“微觀敘事”的日常里,從細微處感知行業的溫度,綠谷和業界同仁們一同去探索環保周期的可能性,尋找產業的出口。
細細地看塑料瓶變成時尚單品的這條路,也許對廢棄物循環利用這個大命題下的其他細分環節有所啟發。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