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5-09-17 16:31
來源: 中國固廢網
作者: 戴曉虎
2013年12月13日上午,由中國固廢網、清華大學環境學院、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2013(第七屆)固廢戰略論壇”在北京友誼賓館拉開序幕。同濟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城市污染控制國家研究中心主任戴曉虎就“國外市政固廢管理技術、產業現狀和發展趨勢”進行了精彩演講。
戴曉虎指出,在世界范圍內,固廢生產量的大小是與國家經濟發展程度密切相關的,中國是世界上固廢產出量最大的國家之一,固廢處理市場大有可為。城市垃圾作為城市礦產,要實現最大化資源回收,國外市政垃圾處理的一些經驗,如全民動員環保、建立市場化價格體系、市場透明化等,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圖為戴曉虎發表演講
以下為發言實錄:
各位嘉賓上午好,今天很高興有這個機會和大家做固廢方面的交流,今天我匯報的題目是“國外固廢管理及產業發展的歷史和趨勢”,主要是指市政固廢。我認為,通過回顧國外固廢處理發展歷程,將會對我國迅速發展的固廢市場形成一定指引和借鑒。我的報告主要分成以下五個方面,全球固廢概況、國外固廢管理政策的發展歷程、國外垃圾處理處置技術、國外廢棄物相關產業和國外垃圾技術和政策的發展趨勢。
我國是世界上固廢產出較多的國家之一,中國固廢市場大有可為
首先,我們來看以下全球固廢概況。根據官方統計的數據,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是世界上固廢產出較大的國家,所以在中國,固廢處理市場大有發展前途。
市政固廢量的多少是和生活水平密切相關的,其中美國最高,在700千克/人左右,德國是600-700千克/人,相對來說,中國屬于發展中國家,因而人均固廢產出量相對偏低。
固廢的成分也是和國家的發展水平是密切相關的。根據UNEP統計的數據顯示,總體來說,第一發展國家的固廢有機物的含量較高,高度發展國家有機物含量是比較低的。在中國,垃圾處理遇到很多難點,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垃圾有機物比較高,垃圾物濕度較大。
經濟是固廢管理政策制定的重要杠桿
接下來,我們來談一下國外固廢管理政策的發展歷程。在美國,二戰之前的相當一段長的時間內,垃圾處理關注度還沒有明顯提升。直至二戰結束,大家開始注重經濟發展,在這個過程當中,垃圾處理事業才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美國從1965年開始,至70-80年代,開始推行一系列法律法規,如資源循環利用、禁止所有市政污泥和工業垃圾倒入海洋等。
歐盟目前主要的法律框架體系是倒三角,首先是源頭控制,其次是分類進行直接利用、循環利用或回收,最后是最終處置。在歐盟,處理市政垃圾是要收費的,這個費用由老百姓自己出。老百姓門口有一個垃圾桶,三個禮拜能全部裝滿,就按垃圾桶的體積量來收費,有60升、100升等幾種規格。目前德國垃圾處理費平均是300歐元/桶。
編輯: 陳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