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2-05-05 11:17
來源: 綠谷工作室
作者: 全新麗
固廢方面,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收購了德國垃圾焚燒發電廠運營商E.ON Energy from Waste(EEW)。
自2013年“一帶一路”為中國企業帶來“出海”便利之后,光大也邁出了海外市場的步伐。2016年,光大國際以1.23億歐元收購了波蘭最大的固廢處理公司NOVAGO,成為當時中國在波蘭最大的投資項目。
越南芹苴垃圾發電項目是另外一個典型的例子,2017年6月30日,項目正式開工,預計2018年12月正式投運,投資4700萬美元,合同經營期為22年,核心技術裝備皆為光大自主研發產品。隨即,光大又中標越南順化省垃圾發電項目。
2017年9月,位于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的萊比垃圾發電廠正式投運,這是非洲第一座垃圾焚燒發電廠。這個項目由埃塞俄比亞政府投資1億美元興建,由中國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項目采用的也是光大國際的自主技術和工藝標準。
除了光大國際,三峰環境在垃圾焚燒發電技術輸出方面也是佼佼者。
2013年,印度最大的環保公司隆企集團贏得印度首批垃圾發電項目,采用的正是三峰環境提供的設備和技術方案。
三峰環境已向美國、印度、德國、埃塞俄比亞、斯里蘭卡、越南、巴西等國供應20多套垃圾焚燒設備。此外,三峰自主設計和生產的焚燒爐以及滲濾液膜處理裝備成功返銷德國。
歷數完這些年里,我國環保公司向發達國家出口技術、產品,投資、收購運營項目的事件,不得不承認,到目前為止,這只是我國頂級好的環保公司偶爾為之。不過這依然代表了我國環境產業的光榮與夢想。
04 “雁行理論”
在學術界,有一種現象叫作“雁行理論”——20世紀中葉,日本人用這一理論解釋了國家經濟的飛速崛起。這一理論最近被中國經濟學家林毅夫重新提起,他是有史以來唯一一個在世界銀行擔任過首席經濟學家的發展中國家公民。
林毅夫研究的是東亞國家在20世紀快速工業化成功的原因。這一理論將制造業企業的行為比作雁行模式,它們會根據成本和需求的改變,從一個國家遷到另一個國家,從一種產品轉換為另一種產品。
日本的企業家浪潮催生了中國臺灣的企業家浪潮,后者又催生了中國大陸的企業家浪潮。畫一張隨時間變化的競爭力圖示,波浪形成一系列倒置的“V”,這是遷徙的大雁的飛行模式。
這一方式表明工業的發展不是自生的現象,而是從一個國家蔓延到另一個國家的連鎖反應。
“雁行理論”從某種程度上也解釋了開篇提到的信息,為什么現在孟加拉建成了南亞地區最大的污水處理廠,因為制造業在這些地方開始生根,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浪潮從世界其他地區涌到了這里,以及很多的“一帶一路”國家。
對于發達國家的環保項目,中國環保企業在技術標準、運營記錄等方面存在短期內難以逾越的障礙,中等水平的發展中國家尤其是巴西、印度、南非這類新興經濟體,包括東南亞的印尼、斯里蘭卡、越南、孟加拉等國的環保需求我國環保企業能較好地滿足。
目前我國環保產業“走出去”的市場區域主要位于東南亞的發展中國家,并逐步向非洲、拉美等地區擴展,其次是富裕中東國家。
工業化使中國在不到30年的時間里,從一個貧窮落后的國家轉變為世界上最大的經濟體之一。對于南亞、非洲國家來說,要完成我們曾見證過的中國實現的轉變,也必然會遇到我們曾遇到的環境污染問題,這是工業化以及伴隨而來的城市化的一個無法擺脫的副產品。
05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像達舍爾甘地污水處理廠一樣,一些環保“走出去”項目是基于我國的政府貸款,這似乎也是一個輪回,仿佛是30年前發生在我國的事情,換了一個時空重新上演。
自八十年代末開始,迫于水污染控制及資金短缺的壓力,我國開始引進國外貸款項目。2000年之前集中建設的一批污水處理廠很多是采用發達國家的國外貸款及贈款項目,大部分是世界銀行貸款或奧地利、德國、丹麥等國政府貸款。根據貸款條件,工藝均經過投標由中標的國外咨詢公司提出,設備基本全部進口。
甚至2000年以后建設的一批大型污水處理廠關鍵設備仍采用進口設備,如離心機式鼓風機、離心機式脫水機、潛水泵、攪拌器、羅茨風機等等。很長一段時間里,技術、設備的國產化都是業內的呼聲。
根據這段歷史的親歷者,清華大學環境學院王凱軍教授介紹,由于國際政治背景,我國初期污水處理項目成為國外貸款的首選,國際貸款歷來與技術的綁扎引進密不可分,是國外產業進入中國市場的入口。
設備方面,進口設備價格一般是國產設備的4~6倍,進一步加大了城市污水廠建造成本。進入九十年代后,西方國家的污水處理率已達到80-90%以上,建設市場需求萎縮,在技術上已經失去了創新動力。隨著國際貸款項目越來越多,各國技術公司都抓住這一千載難逢的突破口,在這一期間與貸款項目資金相伴而來,采用各自國家的成套設備及主導工藝技術進行捆綁輸入,各種技術工藝也紛至沓來。
2000年左右,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有90%來自于各種國際貸款項目,技術和設備市場基本被國際各大公司所占領,各大城市污水處理廠普遍采用普通活性污泥法、氧化溝法、SBR法、AB法等工藝。與美國、德國等發達國家所采用的技術與工藝處在同一水平上,而當時我國的國民總產值遠遠低于上述國家,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高昂。城市污水處理大部分工藝的平均投資在2000元/立方米污水以上,投資運行成本都大大超出了當時的社會發展水平。
與此同時,在國外成熟技術沖擊下,我國尚未建立完善的技術研發體系七零八落,而技術研發與設計咨詢的連接也中斷了,在行業里面還形成了對國外技術盲目崇拜的現象。
不過,我國的“走出去”環保貸款項目,雖然跟當年“引進來”的貸款項目看起來很相似,本質上卻有很大不同。我國畢竟剛剛脫離“一帶一路”上發展中國家現在的境況(20世紀八十年代初,當時從人均水平來看,中國的貧窮程度要超過埃塞俄比亞和馬里),而不是像發達國家進入我國時已經闊了好幾代。
這些發展中國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低下、基礎設施薄弱,環境保護的需求十分迫切。同時這些國家又處在與中國相當的發展水平,相較于高標準、高成本的歐美環保技術設備,物美價廉的環境產品以及服務更具有適用性。但是如果要與進入中國的外企比,我國走出去的環保公司的狀況是“頭出去了,身子還沒出去”。這也是和老牌發達國家相比的差距。
06 環保行業,外企不香了?
編輯: 李丹
E20環境平臺合伙人 綠谷工作室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