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1-05-19 09:31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高雅麟
五一節假日,回家探親的路程中,交通堵塞,是一種必然,反倒給了我一點合適的時間與場合。在長途公交車上,撰寫此文。我喝著杭州的水,沿著高速公路,慢慢地到了蘭溪境內,也算是一種水的流動,當人流的背后形成的是種水流,無論何時何地,其實都有一種動態的不平衡。
管網漏損,是水務公司老生常談的問題。但恰恰是這個問題,在熟視無睹的同時,一些管理盲點卻無處不在。因此,水平衡表,恰恰是以“漏損”為切入點,成為診斷掃描水務公司的CT機。
前一講,我們以“管網漏損”為切入點,講了“經濟學”的分析(詳情閱讀:關于供水漏損率的底層邏輯(一):水從哪里來,水到哪里去?)。這一講,我們試圖圍繞內部管理,談一談關于漏損率的“管理學”。
水平衡表長的什么樣子?不詳細展開論述,需要提示的是:需要對框架內的每一個分類需要有一個精準的量化,否則平衡表的作用就打了折扣。
管網漏損的路徑:源水-水廠-用戶,
在這條路徑中,無時無刻不伴隨著管理漏損與物理漏損,因此,漏損的管控需要一手“硬”,一手“軟”
水,作為自來水公司的產品,其物理途徑并不復雜,主要是
從源水到水廠、從水廠到用戶。但在這兩條路徑中,的具體物理節點非常多,主要體現水表、管網、二次加壓設備、閥門等在物理載體上,這是硬的一面。所以,漏損率的管理,必然涉及到表務管理、管網管理等重點環節,且貫穿水務公司各類運營管理中的各個流程,這是軟的一面。以下為涉及漏損的一些路徑簡要示意。包括但不限于下圖列出的要素:
從上面思維導圖中可以明顯看到:
水表、管網,是漏損控制的重點。在水務公司的運行效率中至少包含四部分內容:水資源管理效率、能源管理效率、基礎設施管理效率、運行和維護的成本效率。這四方面的效率,其中都可以“漏損率”為中心,作為聯接紐帶來開展評估與診斷。對真實漏損管理方面,至少包含以下管理實踐活動:
1、水務公司有明確的部門管理漏損,并在不同部門之間形成管理制衡。
2、要有明確的操作規程。能夠嚴格根據水平衡表中涉及的要素,形成PDCA的閉環流程。
3、對各種探測、定位、修復漏損的技術效率與管理效率的提升。
4、根據網格化管理原則,DMA分區計量管理為基本手段,逐級縮小管理單元,對每個劃分區域進行水平衡分析與控制。
5、圍繞漏損率這一中心指標,根據各類考核指標歸口部門,明確相關部門的績效參數,定期考核。
6、對降低漏損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壓力管理措施的記錄、匯總、分析。
7、漏損事件的數據信息與GIS系統信息的融合。
8、必須建立分區計量點最小夜間流量的指標體系,并對DMA分區計量的關鍵點中,有壓力、流速的數據模型。
9、表務管理、與管網管理兩項重點工作,必須納入漏損控制的重點。從財務角度、流程管理角度予以重點關注。
以漏損管理工作為中心,以水平衡表為主要工具,
建立“第四張報表”與財務三張報表并重分析。
此處不展開詳細論述,請關注后續專題:財務管理與漏損控制
半部論語治天下:三個公式治水司
基于對漏損的理解,我們試圖以三個層面的漏損概念來作一個探討。邏輯關系并不復雜,但需要強調的是,在每個數字的背后,都有兩大塊的內容:一是流量計的管理,包括數據的校正、調整、記錄、分析等;二是流量計數據對指標計算的正反饋與負反饋,導致部門之間的制衡邏輯。先說明兩點,一是我們不糾結于如何精準定義公式,重要的是,公式背后的理念。二是所有的公式是可以進一步演化的,其演化的依據是水平衡表中涉及的要素。如果你有興趣,可以私信我,供你參考。
源水量:L0;進水廠量:L1;出廠水量:L2;售水量:L3
1、制水損耗率:(L1-L2)/L1*100%;
這個指標,核心在于制水部門。是一個上限指標,其值越小,其考核利益越大。在L1不變的情況下,制水部門期望L2越大越有利。對外而言,L1與水庫(源水部門)相關,對內而言,L2與營銷部門相關。因此,L1與L2不僅僅是地理位置邊界的劃分,更是管理邊界的劃分。因此,每一個數字,都應該有兩雙眼睛盯著。其制約關系,就天然產生。對內而言,制水部門可以采用“回用水”來減少制水損耗,但需要與能耗指標進行權衡,不能顧此失彼。所以,考核指標體系設計的合理性,不是從單一指標考慮,而是綜合效益。
2、產銷差率:(L2-L3)/L2*100%;
這個指標,核心在于營銷部門。是一個上限指標,其值越小,其考核利益越大,在L3不變的情況下,營銷部門期望L2越小越有利。
你看,出廠水量這個指標,二個部門的期望值是相反的,這就是制衡邏輯。當數據成為一種管理手段時,這就是一個KPI中的KPI。這個數據的背后,圍繞出廠水的流量計管理問題。其內容包括:出廠水流量計的管理部門應該如何設置?它的監控數據如何開放?兩個部門有異議時,如何避免無效扯皮?在整個”智慧水務“系統中,如何充分利用大數據的關系來反饋驗證?等等不一而足,所有的管理,都先從這些公式之間的數學關系展開,讓數據發聲,也是“業務數據化,數據業務化”的最生動體現。這就是管理從最底層的人性關系出發,從而彰顯管理的公平、公開、公正。
編輯: 趙凡
水視點網創始人、物產中大集團正職級研究院副院長、戰略部副總經理,曾任物產中大公用環境投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浙江物產萬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溪市錢江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