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20-02-03 09:19
來源:
作者: 薛濤
2018年5月10日的武漢本地報紙《楚天都市報》,里面的前兩條就寫了武漢警察利用先進技術提升治安的做法。
一個是“在武昌公安分局梅苑派出所百瑞景社區警務室,記者看到社區360度全景式三維地圖”,民警介紹,這是“繪制一張全景圖,安裝一批前端點,鋪就一張物聯網,整合一批數據流,探索一個大平臺”的智慧警務建設成果。該社區2018年前幾個月四類刑事警情同比下降90.9%。
武漢民警能夠說出物聯網,數據流,全景圖,大平臺這樣的名詞,足見新技術的應用力度。
一個是建設平安小區,新增小區監控探頭,安裝電控門,門禁系統,門磁報警器等等,大量應用新技術產品,2018年1-4月入戶盜竊警情大幅下降31.8%
類似的還有鐵路部門改進售票系統,開始了12306線上售票,當初上線的時候遭到全國網友的強烈批評,現在充分利用社會技術進步的成果,目前訂票系統也變得很好了。
像紅十字會這樣的組織,其規模比公安部門小的多,武漢警察有數千人數萬人,紅十字會不過幾十名員工,必須要充分的利用社會先進產業組織的力量。
為什么不能和阿里,京東,順豐中國最先進的物流體系公司合作呢?
今年過年前的幾天,我在深圳用了下國內某公司的同城速運,結果從下單后一個小時東西就到我手上了,又讓我刷新了對國內物流效率的認知,讓我目瞪口呆。
下圖是京東的自我宣傳,到1月31日24時,向各大醫院運送了超過236萬件醫療防疫物資,包括在網上很火的武漢協和醫院。
淘寶也宣傳,其菜鳥綠色通道將援助物資30多萬件直送到協和醫院。
利用好阿里,京東,順豐等公司耗費巨資和人力建立的遍布全國各地的先進物流體系,倉庫,技術平臺,可以是雙贏的局面,對于紅十字會來說,可以極大的提升自己的運作效率,滿足疫情救災的需要,而對互聯網公司們來說,也可以獲得非常好的社會責任和廣告效應。
此次紅十字會的負面輿情,核心歸根結底還是運作效率和能力問題,在此次疫情之后,向公安部門學習,全面推動中國紅十字會體系的數字化,智能化,平臺化,徹底進行能力升級。
只要物資供應這個核心問題處理好了,例如協和醫院物資充足,那么就不會有多少人去關注仁愛醫院這樣的莆田系醫院分到了一萬多個口罩。紅十字會的物資供應工作做好了,也不會有多少人對工作人員月收入高不高有意見。如果不能解決好運作能力和效率問題,紅十字會會一直很容易成為負面輿情中心。
第三個想法,媒體和言論,要建立對沖機制,不能只處罰傳播錯誤信息造謠的人,也要處罰手握信息故意隱瞞真相而造成社會損失的人。
到現在為止,已經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觸發了輿情不滿,
1:傳染病的信息披露問題,典型是1月1日有8人被武漢警方訓誡事件,而后疫情逐漸發展,到了1月20日之后才開始真正采取有力的措施。
2:官員面對媒體的表現,典型的就是新聞發布會的口罩佩戴錯誤和口罩產能數據錯誤,以及黃岡市衛健委主任面對中央巡視組問問題卻不知道答案等等。
3:官方慈善機構的運作問題,例如這兩天湖北紅十字會因為口罩分配給莆田系醫院,公告出現文字錯誤,大量物資在倉庫沒有及時到醫院手中等問題而在風口浪尖,
4:疫情所需關鍵物資供應管理,民眾買口罩困難,醫院物資也緊張。
后兩者是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產業升級”的問題,這個前面已經有討論,我們簡單討論下前兩者的問題。
我們先說官員面對媒體的能力,我一直覺得這是我國官員們的弱項,相對于面對媒體,我相信對上匯報工作的能力和對下推動做事的能力更強,為什么相對不太擅長面對媒體,原因也不復雜,內地地區,媒體尤其是互聯網媒體往往不如沿海地區發達,本地媒體往往是自己的下屬,不管是媒體提問還是新聞報道往往一派和諧。
湖北最大的媒體集團湖北日報報業集團,下屬有湖北日報,楚天都市報,三峽晚報,網站有大楚網,荊楚網等等,像《湖北日報》就是湖北省省委機關報。這也導致,在本地媒體上面一般不會形成什么輿情,輿情都是來自網上。
同時也導致官員們受到來自專業媒體的犀利拷問的訓練也很少,平時歲月靜好風平浪靜倒還好,遇到像此次疫情事件,需要密集面向大量外地和中央媒體,以及向全國網友播放發布會和媒體采訪全程,那么媒體和輿情應對經驗的問題就會暴露無遺。
官員面對媒體的能力只是表面,背后是必須讓地方媒體更好的行使監督地方政府的職責,尤其是媒體不如沿海發達的內地地區,要讓地方媒體真正的更好的實現新聞報道的職能,這個職責行使的越好,官員面對媒體的能力就越強。
另外一個更為重要的,疫情本來不應該發展到這個地步,
如果是在1月1日就迅速開始行動,那么到現在其實疫情到現在應該已經差不多逐漸平息了。1月1日這一天“平安武漢”的微博發布了查處(約談訓誡,未拘留)8名散布謠言者的信息,而且傳播這些信息的多是醫生。
而我看了衛健委公布的數據,是從1月20日開始每天公布的,這也說明差不多是到1月20日才可以視為轉折點,真正的開始重視,如果從1月1日就能開始反應,那差不多能提前三個星期的時間,那么現在疫情應該已經處于下降通道了,整個社會的損失會小得多。
編輯: 趙凡
目前在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攻讀博士學位,此前分別在武漢大學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獲得理學學士和工商管理碩士學位。
現任E20環境平臺執行合伙人和E20研究院執行院長,湖南大學兼職教授,華北水利水電大學管理與經濟學院客座教授,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碩士生校外導師,天津大學特聘講師,并兼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副院長,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PPP雙庫的定向邀請專家,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注冊專家(基礎設施與PPP方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股份有限公司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庫專家、巴塞爾公約亞太區域中心化學品和廢物環境管理智庫專家、中國環保產業研究院特聘專家、中國環保產業協會環保產業政策與集聚區專業委員會委員。住建部指導《城鄉建設》雜志編委、《環境衛生工程》雜志編委、財政部指導《政府采購與PPP評論》雜志編委,并擔任上海城投等上市公司獨立董事。
在PPP專業領域,薛濤現任清華PPP研究中心投融資專業委員會專家委員、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PPP專委會秘書長、中國PPP咨詢機構論壇第一屆理事會副秘書長、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PPP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國家發改委國合中心PPP專家庫成員、中國青年創業導師、中央財經大學政信研究院智庫成員、中國城投網特聘專家等。
20世紀90年代初期,薛濤在中國通用技術集團負責世界銀行在中國的市政環境基礎設施項目管理,其后在該領域積累了十二年的環境領域PPP咨詢及五年市場戰略咨詢經驗,曾為美國通用電氣等多家國內外上市公司提供咨詢服務,對環境領域的投融資、產業發展和市場競合格局有著深刻理解;2014年初加入E20研究院并兼任清華大學環保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著力于環境產業與政策研究、PPP以及企業市場戰略指導等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