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8-10-31 15:36
來源: 環境論評
作者: 徐海云
徐海云
可生物降解有機垃圾的種類
我們今天主要分析的有機垃圾,如果從化學名詞來看有糖、淀粉、蛋白質等等;從分類上看有難以水解和容易水解的,比如糖、淀粉、蛋白質、果膠、半纖維素和纖維素是屬于易于水解的,木質素、蠟、鞣酸是屬于難以水解的;從類型上則有食品垃圾、廚余垃圾、餐廚垃圾、園林垃圾、庭院垃圾、濕垃圾、易腐垃圾和可堆肥垃圾。
研究表明:全球食物在生產后,損耗量和變成廢棄量約占總產量三分之一,每年達13億噸??傮w上分析,從生產到消費的全程,中、高收入國家,損耗量和廢棄量主要發生在消費的后端,廢棄量較大,而低收入國家損耗量和廢棄量主要發生在生產和加工的前端,廢棄量較小。
按人均計算,發達國家和地區人均食物廢棄量較高。歐洲與北美人均可食用的食物生產量900千克/年,損耗和廢棄量分別是280-300千克/年,其中廢棄量達到95-115千克/年,而非洲、南亞及東南亞低收入地區產量只有460千克/年,損耗和廢棄量分別是120-170千克/年,其中廢棄量只有6-11千克/年。
英國家庭每年產生670萬噸食品垃圾,相當于購買量的三分之一(年食品購買量2170萬噸),大部分食品垃圾得到及時收集,約590萬噸,占88%,其中只有一小部分得到回收利用,大部分進入生活垃圾填埋場。剩余80萬噸通常的去向是家庭堆肥,動物飼料和粉碎排掉。
通常我們會覺得以我國老百姓的飲食習慣,產生的食物浪費會比較多,但事實卻是,歐洲、北美等發達國家產生的食品垃圾一樣也比較多。歐美的情況是,盡管他們在餐桌上也許產生的食品垃圾比較少,但是從農田里到變成產品、物流、運輸等等整個過程來看,產生的食品浪費還是很多的。中國的廚余垃圾產生量在全世界的排名,還是屬于中間的水平。
這是英國的報道,他們認為有三分之一的食物沒有吃就扔掉了。為什么呢?因為經濟富裕,買了很多放在冰箱里沒有來得及吃就壞了,就只好扔掉了,英國一年人均扔掉70公斤的食品。我國大部分人還沒有達到這個水平。看發達國家的經驗,經濟發展水平高,食品垃圾的產生量就多。
發達國家與地區的經驗
可生物降解有機垃圾處理技術目前主要有兩類,一是好氧堆肥處理,二是厭氧消化處理。這些技術在我國也有應用。
首先介紹一下堆肥處理。美國是世界上堆肥處理最多的國家,但美國垃圾堆肥的原料主要園林垃圾(庭院垃圾),廚余垃圾占的比例很少。可以從上圖中看到,廚余垃圾進行堆肥的比例只有5%左右。
美國這些垃圾堆肥是不是都用掉了呢?實際上,有相當部分的歸宿是填埋場,但統計并不是填埋、而是堆肥,算作回收利用,為此,還創新了一個新概念“填埋場覆蓋替代材料”。這再一次說明,沒有人要的就是垃圾。
其次介紹厭氧處理。“世界的厭氧看歐洲,歐洲的厭氧看德國”,其他國家厭氧處理廠數量之和也只是德國的厭氧消化處理廠數量的零頭。但德國的厭氧消化處理的原料主要是能源作物和動物糞便,廚余垃圾占的比例很?。ㄉ镔|有機垃圾占7%,而這其中大部分是園林垃圾),廚余垃圾厭氧消化處理規模低于污水處理廠污泥厭氧消化規模。
其他國家也是如此,如荷蘭,以生活垃圾為原料的厭氧裝機占比不到1%,丹麥并沒有以生活垃圾為原料的厭氧消化處理設施。
看歐洲厭氧的發展過程,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發展,到2010年左右達到高峰,這幾年整個歐洲的厭氧處理處于平穩發展態勢。
這是德國有機垃圾厭氧處理發展過程,采用生活垃圾為原料的厭氧處理廠約100多座。 德國厭氧處理設施的高速發展主要得益于高補貼政策。比較而言,國內沼氣發電價格低得多,目前只有0.65元/kWh,這也是國內有機垃圾厭氧處理不能有效發展的主要原因。
編輯: 趙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