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7-11 11:24
來源: 中國水網
作者: 傅濤
導讀:近日,在“水價改革研修班”第一期課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以“新時代下的供水行業發展邏輯”為題,與學員們分享了如何借力新時代的政治主張,把握行業發展的邏輯,給學員們帶來思維的啟迪與轉變。本文為下篇。
將改革進行到底,將創新進行到底
供水的未來,必須要將改革和創新進行到底。
傅濤表示,改革就是通過政策改變原來的利益結構。公用事業改革的三大原則為系統最優原則、各方均滿意原則、風險能力相匹配原則,同樣也適用于供水行業。
具體到水價改革的落地路徑上,大致有三個核心要點。
首先,水價改革要從人民的“三感”、全市的發展出發,水價改革的理由選擇也基于此。
其次,水價改革要建立起過程化的經濟模型,將企業的行為與價格緊密關聯上。要把供水企業的每一個動作(大到新建工程,小到報裝維修),及其產生的結果,反映到如何影響價格的變化。
再次,在水價改革的實操中運用好調價理論,如支點理論,一方的多付以另一方的少付為前提。
供水創新的新邏輯首先是從制造業思維向服務業思維升級。供水的規模在不斷飛速增長,但服務的意識和水平還遠遠不夠,并且差距很大。要以人民為出發點,做到供水創新的感知化、過程化、長期化。
隨著供水需求變得多樣化,例如用戶對水質高要求,對購買使用維護的便利性要求,供水企業可以探索開啟增值服務,開拓高質量小眾市場。供水服務未必全部都要進入基礎服務。
供水如何成為價值奇點
為了突破現有的困境,供水企業既需要找到優質優價的平衡,更需要加強自身實力,打造價值奇點,在點上做出樣板取得突破。
不妨跳出供水,看看環境產業整體的發展。
過去二十年,環境產業經歷了點狀治理的1.0時代、以效果為導向的2.0時代,以及追求系統化、整體化服務的3.0時代,如今正進入4.0時代。這一時代下,要真正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創造增量價值。供水也需要創造屬于自己的增量價值。
在傅濤所著的《兩山經濟》一書中,描述了支撐兩山經濟的四大價值規律。受篇幅所限,此處簡要討論生態供給規律和循環奇點規律。(相關閱讀:傅濤闡述兩山經濟:少花錢、不花錢、甚至賺錢做環保)
生態供給規律。在生態文明體系中,人類勞動創造的價值比起地球生態價值來說,比例很小。人類勞動更大的價值在于鏈接自然界中生態循環的價值增量。例如百度搜索引擎,網友既是提問者,也是回答者。靠勞動鏈接人與人之間的社會循環,產生巨大的價值。除了鏈接社會循環外,更難得的是鏈接生態循環。諸葛亮借東風便是典型案例,把自然元素納入“經濟對價”,在對價過程中產生巨大的價值。
循環奇點規律。價值奇點就是能有效捕獲自然生態循環和社會生態循環價值增量的關鍵點。價值奇點既是循環的起點,又是循環的終點。如何構建價值奇點?傅濤認為,這取決于被別人鏈接,還是鏈接別人。通俗地解釋,就是“車站理論”。一個循環的鐵路生態網絡中,價值的本質是客流量,因此,只有車站才能體現價值,否則只有呼嘯而過的噪聲和沿途的垃圾。這個核心中轉站或樞紐站就是價值奇點。
那么供水如何成為價值奇點?
首先要保持“上善若水”的精神,順勢和堅守,不能做成毫無生機的“死水”。其次,供水服務必須先出眾,打動人心,在人民中獲得信任,主動深挖需求,為用戶創造、鏈接更多的價值。與此同時,供水也要在政治中汲取力量,在國家戰略中獲得能量。(相關閱讀:從六大兩山經濟實踐案例看環境企業如何構建價值奇點)
在最后,傅濤表示,供水同行要充分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供水夢想高遠而樸實,目標具體而可感知,路徑簡單而清晰,行動堅定而有效,一定能推動供水改革的突破,實現行業的再次騰飛。(相關閱讀:傅濤:堅定地相信趨勢的力量——“愚公移山”揭示的商業智慧)
6月21日-22日,由E20環境平臺和福州水務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聯合舉辦的2019(第四屆)供水高峰論壇上,傅濤將對 “供水行業如何借力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破局(擬)”這一話題進行主題分享,敬請期待!點“網站詳情”了解供水高峰論壇詳情。
編輯: 王媛媛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 、首席合伙人 ;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產學研中心主任;北京大學環境學院E20聯合研究院院長;北京大學環境校友聯合會執行會長;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 中廣核環保產業有限公司董事。
曾經負責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等機構的多項水業改革的政策研究。著有《兩山經濟》 、《城市水業改革的十二個問題》、《城市水業改革案例與實踐》、《市場化進程中的城市水業》等專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