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 2019-04-30 14:59
來源:
作者: 高雅麟
L:漏損率,則是一個非常綜合的因素。許多水務公司糾結與統計口徑的不同,行業內一般采用的是國際水協公布 的水平衡表作為統一口徑。
在這個公式中,與其說漏損率作為自變量存在,不如說,漏損率事實上也是反映綜合能耗的一個隱含要素。智慧水務對漏損的控制手段,如DMA分區計量管理,供水調度水平,檢漏能力,搶修的及時性,流量計的管理等等許多環節,都是以此為中心展開各項精細管理業務。
再以兩個簡單的問題,來說明其中的內在運行機制:
1、用水量小時,需要降低壓力,以減少管網中的漏損;
2、打開水龍頭時,如果增加壓力,則供水量增加。
對自來水公司而言,這是一對矛盾。
在這對矛盾體中,請問:壓力調到多少是合適的?這就是智慧水務中模型的作用,也就是流行的“機器學習”的真正用武之地。這不是一個幾個自變量的數學問題,而是是一個模糊的管理模型問題。
因此,一個公式實質是反映著一個公司的KPI指標,管理職責的分配,管理流程的設計等要素。業務部門分配的是自變量。
一個行業中,我們面臨的自變量基本是一致的,但為什么結果是大相徑庭?原因在于:F.研究一個企業,判斷一個行業,首先就是看的這個“F".
即,對自變量的組合!這就是企業管理中的高管職責所在。
自變量之間的關系,是由高管決定的。所以會有1+1》2,也有1+1=0.因此,這個函數,我們又可以多一些模糊性的轉變:
管理的過程 ,往往是在精確與模糊間徘徊,在理論與實踐中游離,于是小到某項目標管理 ,大到行業的進程,都是在這種邏輯關系下,螺旋式上升。
大概這個公式,更能反映管理 的復雜性,但對現實反而失去了明確的指導意義。真正偉大的數學公式是非常簡潔的,比如愛因斯 坦的相對論
這也算是“大道至簡”的另一種詮釋吧。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span>
一個“如米小”的電耗公式,足以讓水務管理者學一學“牡丹開”的精彩與絢麗。若能如此思維,你覺得你僅僅是在做水務嗎?你僅僅是在做管理嗎?
編輯: 王媛媛
水視點網創始人、物產中大集團正職級研究院副院長、戰略部副總經理,曾任物產中大公用環境投資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浙江物產萬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錢江水利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蘭溪市錢江水務有限公司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