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聽濤第一季】第十七期:威立雅十年領跑的起點與終結(上)

【聽濤第一季】第十七期:威立雅十年領跑的起點與終結(上)

時間:2020-09-14 09:22:35 來源:中國水網

各位聽濤的觀眾,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濤。

我們今天來聊聊世界最大的環保公司威立雅。

在一段時間之內,威立雅因為工資高、待遇好、領跑快,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從業的首選,很多人都愿意去威立雅工作。

BOT項目誕生背景

威立雅確實一定程度上領跑了我們這個行業。這個領跑我認為起于1997年,終于2007年。為什么說起于1997年呢?1997年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水務領域深遠發展的項目,叫成都自來水的水源六廠B廠BOT項目。

我們國家在1994年開始實行分稅制,地方開始缺錢在1996年以后,普遍感到力不從心。所以當時的國家計委現在的國家發改委主導,在探討投資體制改革,就是怎么能讓地方也有錢,跟上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想法就是引入了項目融資,當時的BOT,后來一系列的PPP,都是從這里來的。BOT是PPP的一種形式,按現在的定義,當時PPP的概念是個很新的概念,大家都在叫BOT,是一種項目模式。就是把一個設施,由民營企業社會企業來投資、建設、運營,未來以后移交給政府。這種模式叫BOT。

國家發改委當時拿了三個項目,兩個電廠一個水廠做BOT的試點。成都六廠的B廠項目是中國第一批BOT項目,也可以說是第一批PPP項目,雖然現在PPP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這個源頭是在那次試點。

那次試點,三個項目有一個自來水項目,這個項目是國際招標的,威立雅在這個背景之下,當時威立雅不叫威立雅,叫通用水務,以通用水務的名義當時做了我印象中是兩年建設期,18年的運營期的合同。2017年這個項目做完了。1999年正式商業運營,到2017年移交給了興蓉集團。當時的甲方是成都自來水公司。

成都六廠項目的意義與爭議

成都六廠項目有它的特殊意義。

它本身是一個水廠,自來水公司的某一個水廠拿出來,新建水廠做BOT的,這個項目旁邊有一個A廠。

我在2003年代表清華工作以后,代表建設部去做過一次調研,去了A廠,也看了B廠。A廠是個純國有建設的廠,B廠是威立雅主導投資建設的。

兩邊廠人員差別很大,B廠人很少,A廠工作人員多。但A廠全是,你看欄桿都是不銹鋼的,那個B廠,欄桿是鑄鐵的,因為它省錢。

實際上,A廠是一個國有運營的,比B廠要大,B廠是BOT的,它有保底水量,就是在城市用水達不到標準的時候,仍然要保證B廠的一定水量,而A廠成了調節器。所以,A廠的人非常不滿。就是說,他們在一個合理范圍之內,80-100之間調整,運營管理特別簡單,這邊的水廠呢,枯水期我可能就變成50都不到,水量多了,有可能超出100%,給我們的A廠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我們去的時候,2003年,已經到了運行4年的時候。所有走訪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在批評六廠項目,批評這個BOT項目。

批評的邏輯包括剛才我說的這個調節的問題,保底水量非常不合理,很多人認為不合理。當時主導這次招標的官員,大部分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崗位,有的是升遷了,有的是退休了,有的轉崗了,對這個項目了解情況的人也并不多。

第二個批評就是它的價格高了。我自來水當時賣給老百姓的價格還沒有自來水公司買威立雅六廠項目的原水費高。就是說我可能花了1塊2毛多去買威立雅公司的原水,然后供給老百姓的時候比這還要低,倒掛了。

自來水公司當時還是純國有。因為這個項目,是政府跟威立雅簽的,自來水公司被迫要去買這個水。公司里有不同的意見。

爭議背后的緣由

但為什么它成本控制那么好,還會價格高呢?因為這里夾帶了一個管網項目。這個項目是個BOT+BT。

BT是什么意思呢,就本來應該是政府出錢,現在政府不出錢了,讓威立雅出錢。出錢完以后再移交給,送給政府,政府也不用馬上給威立雅錢,以后在每年的水費,18年的服務費里頭,把它那個成本和收益加進去。

如果這個水廠只是BOT的水源B廠,那價格肯定到不了這么高。當時因為政府沒有足夠的錢去修這套管網,所以做了個設計。這個項目,實際上的本質結構是BOT水廠加上一套管網的BT,而價格混到一起了。

混到一起,當時我就提出了質疑,我說你這樣的模式實際是變相融資,它并不是水廠的BOT項目,他們認為只要合同清晰。

這個項目確實合同清晰,它的運作非常規范。但是這里頭的交易條款,僅僅過了三四年,相關人就忘得干干凈凈——我只記得這個水廠的價格高,不記得這個價格高背后隱含了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管網的分攤費用造成的。

所以一個項目看上去邊界清晰,但是人過18年以后,這18年過程中間,威立雅的這個項目是運作特別規范的,規范到什么程度呢?規范到納入一個國際組織世界銀行的一個示范性項目,就是它是中國運作的一個相對規范的項目。也恰恰是因為這種規范,這種國家發改委,當時國家計委的一個試點項目,所以政府沒有違約。我認為要不是示范項目,估計早就違約了。因為多少人有沖動想掀翻這個項目。這個項目要持續18年,當時的試點還沒有像后來,后來都到25-30年了。如果時間更長,更容易遺忘以前的條款。

是開啟者也是終結者

這個項目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終于完完整整地做完了一個BOT周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從BOT開始立項到做完的一個項目,它也是中國水務行業第一個BOT項目,我覺得它的意義很大。

但是,它也是差不多是終結者。之后,我們供水的水廠項目基本上不做BOT了。威立雅在這個過程中間,產生的那種專業服務的那種效果,還有這種他們的建設模式,其實都對我們后世影響挺大的。

這個案例寫進了我們環境產業導論,還有我出的其他幾本案例的書,其實我們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我們早期研究什么叫項目融資,就是拿一個項目的本身的收益權,和有限資產,在銀行融資,不再向投資商進行一種母公司的責任追索。其實對我們的發展意義非常大。

但盡管這樣,這個項目真正是項目融資,但之后,十年時間,我們其他的項目也叫BOT,基本都沒有做到有限追索,都是由母公司擔保進行投資的。其實威立雅,因為信譽高,它這個項目融資做得非常充分,這個項目對于我們水務改革,對威立雅其他的PPP項目改革,其實影響挺大的。我們專門有些評論。

威立雅從07年開始進入到我們的水務行業,其實它是一個導師的角色。水源六廠的項目之后,供水項目基本就結束了單元服務,因為供水項目單元服務會造成自來水公司經常是倒掛,就是買一個水廠的錢會比賣給老百姓的終端水的價格貴。這種倒掛,如果自來水公司是政府的,純政府的還能忍受,政府可以補貼。

當后來成都自來水公司裝進了一個上市公司,現在交成都興蓉,它是股民的時候,這個公司是股民的公眾公司去買一個BOT公司的原水,或者叫出廠水,再以低價賣給老百姓的時候,為什么是低價呢,因為是政府價格管理辦法鎖定的,不是你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的。而那個買威立雅的(水)價格的錢呢,是合同約定的,也不是你自來水公司想定多少錢就定多少錢。這兩頭的鎖死,讓我們的自來水公司受了夾板氣。這個夾板氣,如果這個夾板是跟政府共擔的,其實政府可以補貼,但如果這個公司上市了,壓力就會非常大。成都恰恰是成都自來水公司被裝進了興蓉股份,變成了一個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其實我也非常敬佩成都政府,在這個背景之下,仍然忍住了違約的沖動,但是跟我們這個國家示范有關系,牽扯到了國際信譽。

終于把這個項目做完了,他們在2017年,我想長出一口氣——這個項目終于納入到了興蓉,威立雅因此沒有能夠續簽。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分享到:
12219 2020-09-14 09:22:35

【聽濤第一季】第十七期:威立雅十年領跑的起點與終結(上)

視頻來源 中國水網 視頻分類 綜合,市場,社會,上市公司,E20演播廳,聽濤

各位聽濤的觀眾,大家好。我是E20的傅濤。

我們今天來聊聊世界最大的環保公司威立雅。

在一段時間之內,威立雅因為工資高、待遇好、領跑快,實際上是我們這個行業從業的首選,很多人都愿意去威立雅工作。

BOT項目誕生背景

威立雅確實一定程度上領跑了我們這個行業。這個領跑我認為起于1997年,終于2007年。為什么說起于1997年呢?1997年有一個很重要的、影響水務領域深遠發展的項目,叫成都自來水的水源六廠B廠BOT項目。

我們國家在1994年開始實行分稅制,地方開始缺錢在1996年以后,普遍感到力不從心。所以當時的國家計委現在的國家發改委主導,在探討投資體制改革,就是怎么能讓地方也有錢,跟上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

第一想法就是引入了項目融資,當時的BOT,后來一系列的PPP,都是從這里來的。BOT是PPP的一種形式,按現在的定義,當時PPP的概念是個很新的概念,大家都在叫BOT,是一種項目模式。就是把一個設施,由民營企業社會企業來投資、建設、運營,未來以后移交給政府。這種模式叫BOT。

國家發改委當時拿了三個項目,兩個電廠一個水廠做BOT的試點。成都六廠的B廠項目是中國第一批BOT項目,也可以說是第一批PPP項目,雖然現在PPP有了新的發展方向。但是這個源頭是在那次試點。

那次試點,三個項目有一個自來水項目,這個項目是國際招標的,威立雅在這個背景之下,當時威立雅不叫威立雅,叫通用水務,以通用水務的名義當時做了我印象中是兩年建設期,18年的運營期的合同。2017年這個項目做完了。1999年正式商業運營,到2017年移交給了興蓉集團。當時的甲方是成都自來水公司。

成都六廠項目的意義與爭議

成都六廠項目有它的特殊意義。

它本身是一個水廠,自來水公司的某一個水廠拿出來,新建水廠做BOT的,這個項目旁邊有一個A廠。

我在2003年代表清華工作以后,代表建設部去做過一次調研,去了A廠,也看了B廠。A廠是個純國有建設的廠,B廠是威立雅主導投資建設的。

兩邊廠人員差別很大,B廠人很少,A廠工作人員多。但A廠全是,你看欄桿都是不銹鋼的,那個B廠,欄桿是鑄鐵的,因為它省錢。

實際上,A廠是一個國有運營的,比B廠要大,B廠是BOT的,它有保底水量,就是在城市用水達不到標準的時候,仍然要保證B廠的一定水量,而A廠成了調節器。所以,A廠的人非常不滿。就是說,他們在一個合理范圍之內,80-100之間調整,運營管理特別簡單,這邊的水廠呢,枯水期我可能就變成50都不到,水量多了,有可能超出100%,給我們的A廠造成了很大的難度。

我們去的時候,2003年,已經到了運行4年的時候。所有走訪的人,絕大部分的人都在批評六廠項目,批評這個BOT項目。

批評的邏輯包括剛才我說的這個調節的問題,保底水量非常不合理,很多人認為不合理。當時主導這次招標的官員,大部分已經離開了原來的崗位,有的是升遷了,有的是退休了,有的轉崗了,對這個項目了解情況的人也并不多。

第二個批評就是它的價格高了。我自來水當時賣給老百姓的價格還沒有自來水公司買威立雅六廠項目的原水費高。就是說我可能花了1塊2毛多去買威立雅公司的原水,然后供給老百姓的時候比這還要低,倒掛了。

自來水公司當時還是純國有。因為這個項目,是政府跟威立雅簽的,自來水公司被迫要去買這個水。公司里有不同的意見。

爭議背后的緣由

但為什么它成本控制那么好,還會價格高呢?因為這里夾帶了一個管網項目。這個項目是個BOT+BT。

BT是什么意思呢,就本來應該是政府出錢,現在政府不出錢了,讓威立雅出錢。出錢完以后再移交給,送給政府,政府也不用馬上給威立雅錢,以后在每年的水費,18年的服務費里頭,把它那個成本和收益加進去。

如果這個水廠只是BOT的水源B廠,那價格肯定到不了這么高。當時因為政府沒有足夠的錢去修這套管網,所以做了個設計。這個項目,實際上的本質結構是BOT水廠加上一套管網的BT,而價格混到一起了。

混到一起,當時我就提出了質疑,我說你這樣的模式實際是變相融資,它并不是水廠的BOT項目,他們認為只要合同清晰。

這個項目確實合同清晰,它的運作非常規范。但是這里頭的交易條款,僅僅過了三四年,相關人就忘得干干凈凈——我只記得這個水廠的價格高,不記得這個價格高背后隱含了一部分,很大一部分是管網的分攤費用造成的。

所以一個項目看上去邊界清晰,但是人過18年以后,這18年過程中間,威立雅的這個項目是運作特別規范的,規范到什么程度呢?規范到納入一個國際組織世界銀行的一個示范性項目,就是它是中國運作的一個相對規范的項目。也恰恰是因為這種規范,這種國家發改委,當時國家計委的一個試點項目,所以政府沒有違約。我認為要不是示范項目,估計早就違約了。因為多少人有沖動想掀翻這個項目。這個項目要持續18年,當時的試點還沒有像后來,后來都到25-30年了。如果時間更長,更容易遺忘以前的條款。

是開啟者也是終結者

這個項目其實是很有意思的一個項目,這個項目終于完完整整地做完了一個BOT周期,是中國大陸第一個,從BOT開始立項到做完的一個項目,它也是中國水務行業第一個BOT項目,我覺得它的意義很大。

但是,它也是差不多是終結者。之后,我們供水的水廠項目基本上不做BOT了。威立雅在這個過程中間,產生的那種專業服務的那種效果,還有這種他們的建設模式,其實都對我們后世影響挺大的。

這個案例寫進了我們環境產業導論,還有我出的其他幾本案例的書,其實我們都做了詳細的介紹。對我們早期研究什么叫項目融資,就是拿一個項目的本身的收益權,和有限資產,在銀行融資,不再向投資商進行一種母公司的責任追索。其實對我們的發展意義非常大。

但盡管這樣,這個項目真正是項目融資,但之后,十年時間,我們其他的項目也叫BOT,基本都沒有做到有限追索,都是由母公司擔保進行投資的。其實威立雅,因為信譽高,它這個項目融資做得非常充分,這個項目對于我們水務改革,對威立雅其他的PPP項目改革,其實影響挺大的。我們專門有些評論。

威立雅從07年開始進入到我們的水務行業,其實它是一個導師的角色。水源六廠的項目之后,供水項目基本就結束了單元服務,因為供水項目單元服務會造成自來水公司經常是倒掛,就是買一個水廠的錢會比賣給老百姓的終端水的價格貴。這種倒掛,如果自來水公司是政府的,純政府的還能忍受,政府可以補貼。

當后來成都自來水公司裝進了一個上市公司,現在交成都興蓉,它是股民的時候,這個公司是股民的公眾公司去買一個BOT公司的原水,或者叫出廠水,再以低價賣給老百姓的時候,為什么是低價呢,因為是政府價格管理辦法鎖定的,不是你想賣多少錢就賣多少錢的。而那個買威立雅的(水)價格的錢呢,是合同約定的,也不是你自來水公司想定多少錢就定多少錢。這兩頭的鎖死,讓我們的自來水公司受了夾板氣。這個夾板氣,如果這個夾板是跟政府共擔的,其實政府可以補貼,但如果這個公司上市了,壓力就會非常大。成都恰恰是成都自來水公司被裝進了興蓉股份,變成了一個上市公司的一部分。

其實我也非常敬佩成都政府,在這個背景之下,仍然忍住了違約的沖動,但是跟我們這個國家示范有關系,牽扯到了國際信譽。

終于把這個項目做完了,他們在2017年,我想長出一口氣——這個項目終于納入到了興蓉,威立雅因此沒有能夠續簽。


欄目簡介:

《聽濤》:E20環境平臺首檔視頻欄目。

以個人視角來敘述環境產業里的主流企業,評價企業領袖人物,講述企業發展故事,梳理產業脈絡,揭示發展規律,啟發產業同行。

主講人:傅濤

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清華海峽研究院生態中國創新中心主任;北京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兼職教授;《兩山經濟》、《環境產業導論》作者。

欄目定位及形式:知識類視頻節目

4月13日起首播,每期時長10分鐘左右;

后期還將推出關于環境產業發展歷程、趨勢的系統內容,以及對當下熱點話題的深度剖析。

傅濤親自講述,依托E20環境平臺20年來和環境產業的同行發展,及其本人20年來的深入研究及實踐,無論是宏觀政策還是微觀企業,無論是公開資料還是私人交往,均信手拈來,并融入自己獨特的觀點。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