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發環境:打通水固氣全領域解決方案 打造綜合環境治理龍頭企業
8月13日,第21屆中國環博會盛大啟幕。本次環博會,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編谷林帶隊,對50余家圈層參展企業進行了面對面訪談。此次接受采訪的是四川發展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娟。
1、請簡單介紹下公司當前的主營業務、市場布局情況以及典型案例?
作為四川省省屬國企環境治理的重要平臺,目前川發環境業務已經覆蓋大氣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廢治理等環境治理全要素領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實現氣、水、固全領域治理服務的環保集團。
川發環境下轄4家二級子公司,清新環境、國潤水務、發展中恒能、國潤和潔。清新環境是專注于工業環境治理的龍頭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工業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固廢危廢處理、工業水處理及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國潤水務專注于水環境治理業務,已成功實施多個國家級、省級水務PPP示范項目,截止目前供排水特許經營規模超過200萬噸/日;發展中恒能是國內有機固廢處置領域的先行者,致力于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截止目前有機廢棄物處置規模超180萬噸/年,居行業前列;國潤和潔是川發環境重點打造的環保科技集成和市場化應用平臺,掌握多項行業領先技術,形成了 “環保咨詢服務+監測管控+環保治理及修復+先進專利技術”的業務體系。
從業務布局來說,截止2019年底,公司服務領域遍布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德國、巴西、韓國、土耳其、波蘭、印度七個國家。在國內,業務覆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在未來,川發環境將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進“一帶兩江三域”區域發展戰略。
“一帶”即“一帶一路”。以工業煙氣治理業務為帶動,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環境治理市場(如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同時依托在新疆喀什、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的合作關系,向北向南延伸,拓展中亞和東南亞市場。
“兩江”即長江與黃河大保護。在長江大保護中,重點布局長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貴州三省,深耕西部市場,做大區域規模和影響力;特別要更加積極貫徹四川省的污染防治戰略,創新模式參與沱江、岷江污染防治。在黃河大保護中,以發展中恒能在寧夏、甘肅、山東的業務為基點,進一步推廣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探索種養結合、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的新模式。
“三域”即“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經濟區”。一是要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進一步密切與重慶環保企業的合作,承接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發展戰略。二是要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方面利用與先進屬地企業合作,發揮發展的資本優勢走出去,參與到發達地區的環境治理中去;另一方面,發揮四川發展在四川市場資源、能力優勢,將先進的技術、模式引進來,比如“廠網河一體化”模式等。三是要積極融入“京津冀經濟區”。要發揮清新環境立足北京的優勢,輻射“京津冀”,推進非火電煙氣治理、節能與資源化利用、智慧環境的等業務。
典型案例:
大氣治理領域:
印度·北方邦Anpara D廠延期脫硫EPC項目:集團的第一個海外EPC項目,是中國公司在印度國有電力系統內中標的第一個煙氣排放治理環保項目,也是第一個使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煙氣治理技術在印度中標的項目。
水環境治理項目:
德陽綿竹市城鄉供排水一體化PPP項目: 該項目為國家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及四川省首批PPP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7.69億元,總設計規模20萬噸/日。項目包含鄉鎮供水、鄉鎮污水、城市供水、園區污水四個板塊,采用了TOT+BOT+ROT的合作模式。
有機固廢治理項目:
山東乳山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項目:設計處理能力500噸/日,主要以滸苔、畜禽糞便、養殖糞水為原料,建成后可日產沼氣2萬方,有機肥40噸。沼氣可用于發電并網,有機肥可作為產品進行銷售。
環境技術服務項目:
四川·阿壩州馬爾康城市污水處理廠冬季運營項目:針對四川三州低溫高海拔地區冬季運營難的痛點,為業主設計出“超低溫工程菌劑馴化+高級氧化+恒溫措施”技術手段,解決了在-10~20℃、海拔近3000米的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冬季運行難題。
2、本次環博會公司帶來了哪些新產品和新的解決方案,有哪些獨特的創新點和市場競爭優勢?
重點介紹一下我們水務板塊和有機固廢板塊的新業務模式。
水務板塊我們提出了“六個一體化”的水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即城鄉一體化、存量與新建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智慧運維一體化、環保教育一體化,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改變各自為政、分散建設的水環境治理現狀,形成了資源共享、區域同建、流域統管、智慧運維、公益引導的城鄉水環境治理六個一體化模式。
在有機固廢板塊,我們主打的是有機固廢協同處理處置。利用國際領先的厭氧發酵技術實現100%全混料發酵,可適應各種原料,包括生活污泥、秸稈、糞便、酒糟、酒精廢水、蔬菜渣、餐廚垃圾等,無需對有機廢棄物進行分類,便可實現混合、連續、高效處理。生成生物柴油、沼氣、有機肥等資源化產品,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3、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公司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業務發展、業績、年度規劃等)?疫情之下,有哪些發展的新思考?認為疫情給產業帶來了哪些影響?準備如何應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和業績產生了一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項目招投標整體延期,項目開發整體受到影響。疫情期間,地方政府精力主要放在防疫抗疫上,其他開支結算也相應延期,一些正常上馬的項目節奏也將放緩,很多既定招標項目都有不同程度延期,對公司既定的年度計劃和業績目標造成直接影響。同時疫情造成工業企業停產停工,相應的環保治理項目招投標項目延期,影響項目進度與收益。
從海外市場來看,早期中國疫情嚴重,項目所在國家采取疫情防御措施,如暫停電子簽證、禁止中國公民入境等措施,導致部分項目擱置;后期國外疫情爆發,項目開展繼續受到嚴重影響。
二是項目開工受阻,項目結算整體推遲。受疫情防控所產生的交通、物流、復工限制等方面的要求所導致的建設物資調配、施工人員組織等方面的困難,對工程進度的順利推進產生較大阻力,多數項目開工時間大幅推遲,前期預計今年上半年落地的項目無法推進,由此所產生的結算、回款等方面的不利影響,將會影響公司全年的經營指標。
三是工程在轉固推遲,運營類項目收益受到較大影響。對于運營類項目,每推遲一個月時間投運,就減少一個月的收入,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項目推遲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對運營收入造成較大影響。
本次疫情雖然在短時間內對公司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此次影響帶來的機遇大于危機。
疫情后環保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結合川發環境目前的發展戰略及業務結構,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著較好的市場機會:
(1)外延并購業務
疫情沖擊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巨大考驗,將帶來較多的市場整合機遇,對于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市場機會。
(2)內生增長業務
疫情后與公司業務相關的有機固廢處理、供水與污水處理、智慧環保相關領域孕育著大量的市場機遇。
1)有機廢棄物處置
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本次通過飛沫、糞口傳播的傳染特性,四川發展中恒能所處的有機廢棄物處置細分領域預計會迎來更為嚴厲的行業處置標準。在此過程中可能因“嚴管”產生一定的市場契機,主要體現為技術標準提高帶來的技改市場空間,以及此前監管不到位的地方也可能進一步釋放產能的市場空間。
2)供水與污水處理
民眾對優質飲用水的要求會進一步提升。要求企業加大從原水、生產過程水、出廠水、管網水、管網末梢水以及龍頭水的管理,保障飲用水的水質。
污水處置標準會進一步提升。在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在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醫療污水應急處置技術等方面,發布了多個通知,這些規定和指南將會融入到疫情之后的管理要求之中。這些影響將會促進增量市場的釋放,形成大量的市場機會。
3)智慧環境
互聯網正在從信息科技走向數字科技,從傳統互聯網轉向智慧互聯網。疫情加速推進了環境監測向智慧環境轉變的進程,造成了市場機會的增速擴張。
4、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如何?下半年的發展計劃如何?
2019年,公司完善了環保產業布局,實現了氣、水、固全領域的業務覆蓋。大氣板塊繼續保持行業領軍優勢,并向非電煙氣治理領域布局;水務板塊深耕省內市場,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固廢板塊抓住垃圾分類的市場機遇,在山東、河北、四川區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工業環境治理板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市政環境治理抗風險能力,經營收益穩定增長。2020年,公司總體的基調是“變中求進”。疫情給行業帶來了挑戰,而給我們創造了新的機遇。下半年,公司在強基固本的基礎上,會更加關注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經濟補短板、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在投資區域上,重點關注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區域。
5、企業所屬的細分領域市場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機遇?
大氣治理領域:傳統大氣脫硫脫銷除塵行業步入成熟期,隨著國家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以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等政策的發布,鋼鐵、玻璃、水泥等非電行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治理行業再次快速發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非電燃煤鍋爐和VOCs等主要非電子行業的大氣治理市場存在較大機遇。
水環境治理領域:2019年《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等各種政策陸續發布,利好政策催生出更為精細化、系統化的治理需求。傳統的供水、市政污水處理細分領域已進入成熟期,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在其一些細分領域比如供水的二次供水、污水的提標改造仍存在不小的市場機遇。在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等國家政策加持下,河道綜合治理進入了發力階段,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空間。另外農村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地下管網運維等細分領域也存在很大的市場機遇。
固廢處理領域:一是有機固廢處理,當前我國有機固廢處理行業整體處于初始及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大但目前釋放程度較小,且在處理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需要進一步完善。隨著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美麗鄉村綜合整治等政策推進,行業將會加速發展。二是危廢處理處置,危廢綜合處置“十三五”累計投資規模57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危廢產量或達1億噸,運營規模有望超2000億元,整體規模增長與GDP增幅正相關。行業整體“小、散、亂”,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格局尚未形成。隨著資本的介入,行業整合正在加速。
智慧環境領域: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智慧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進入全面政策深耕。其中水質監測網格化興起,省市層面的大氣監測方興未艾,土壤、固廢、工業園區監測體系正不斷完善,第三方專業運維需求廣闊。互聯網技術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助力智慧環境。2010-2018年行業復合增速達到19.31%。2020年,中國智慧環境市場規模(總產值)將突破650億元。
相關閱讀:
相關視頻
-
陳朱琦:武漢疫情下市容環境衛生保障及應急處置策略2020-08-24 播放:10559
-
成衛東:太原垃圾分類的四個難題和一個方案2020-08-24 播放:9057
-
神美科技:水處理藥劑行業服務是主流,用創新模式打造發展內核2020-08-24 播放:7462
-
E20研究院潘功:花開開彼岸,危機兩相生2020-08-24 播放:9268
-
川發環境:打通水固氣全領域解決方案 打造綜合環境治理龍頭企業2020-08-24 播放:31601
-
凌志環保:農村污水市場廣闊 云管理是發展趨勢2020-08-24 播放:8935
8月13日,第21屆中國環博會盛大啟幕。本次環博會,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主編谷林帶隊,對50余家圈層參展企業進行了面對面訪談。此次接受采訪的是四川發展環境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許娟。
1、請簡單介紹下公司當前的主營業務、市場布局情況以及典型案例?
作為四川省省屬國企環境治理的重要平臺,目前川發環境業務已經覆蓋大氣治理、水污染治理、固廢治理等環境治理全要素領域,是四川省唯一一家實現氣、水、固全領域治理服務的環保集團。
川發環境下轄4家二級子公司,清新環境、國潤水務、發展中恒能、國潤和潔。清新環境是專注于工業環境治理的龍頭上市公司,主要從事工業煙氣脫硫脫硝除塵、固廢危廢處理、工業水處理及節能、資源綜合利用等業務;國潤水務專注于水環境治理業務,已成功實施多個國家級、省級水務PPP示范項目,截止目前供排水特許經營規模超過200萬噸/日;發展中恒能是國內有機固廢處置領域的先行者,致力于有機廢棄物處理處置及綜合利用。截止目前有機廢棄物處置規模超180萬噸/年,居行業前列;國潤和潔是川發環境重點打造的環??萍技珊褪袌龌瘧闷脚_,掌握多項行業領先技術,形成了 “環保咨詢服務+監測管控+環保治理及修復+先進專利技術”的業務體系。
從業務布局來說,截止2019年底,公司服務領域遍布中國(含港、澳、臺地區)、德國、巴西、韓國、土耳其、波蘭、印度七個國家。在國內,業務覆蓋20余個省、市、自治區。在未來,川發環境將堅持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推進“一帶兩江三域”區域發展戰略。
“一帶”即“一帶一路”。以工業煙氣治理業務為帶動,拓展“一帶一路”沿線環境治理市場(如泰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國家)。同時依托在新疆喀什、粵港澳大灣區建立的合作關系,向北向南延伸,拓展中亞和東南亞市場。
“兩江”即長江與黃河大保護。在長江大保護中,重點布局長江上游的四川、云南、貴州三省,深耕西部市場,做大區域規模和影響力;特別要更加積極貫徹四川省的污染防治戰略,創新模式參與沱江、岷江污染防治。在黃河大保護中,以發展中恒能在寧夏、甘肅、山東的業務為基點,進一步推廣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探索種養結合、污染治理、循環利用的新模式。
“三域”即“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經濟區”。一是要積極融入“成渝經濟區”,進一步密切與重慶環保企業的合作,承接成都向東、重慶向西發展戰略。二是要積極融入“粵港澳大灣區”。一方面利用與先進屬地企業合作,發揮發展的資本優勢走出去,參與到發達地區的環境治理中去;另一方面,發揮四川發展在四川市場資源、能力優勢,將先進的技術、模式引進來,比如“廠網河一體化”模式等。三是要積極融入“京津冀經濟區”。要發揮清新環境立足北京的優勢,輻射“京津冀”,推進非火電煙氣治理、節能與資源化利用、智慧環境的等業務。
典型案例:
大氣治理領域:
印度·北方邦Anpara D廠延期脫硫EPC項目:集團的第一個海外EPC項目,是中國公司在印度國有電力系統內中標的第一個煙氣排放治理環保項目,也是第一個使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煙氣治理技術在印度中標的項目。
水環境治理項目:
德陽綿竹市城鄉供排水一體化PPP項目: 該項目為國家第三批PPP示范項目及四川省首批PPP示范項目。項目總投資7.69億元,總設計規模20萬噸/日。項目包含鄉鎮供水、鄉鎮污水、城市供水、園區污水四個板塊,采用了TOT+BOT+ROT的合作模式。
有機固廢治理項目:
山東乳山有機廢棄物綜合處置項目:設計處理能力500噸/日,主要以滸苔、畜禽糞便、養殖糞水為原料,建成后可日產沼氣2萬方,有機肥40噸。沼氣可用于發電并網,有機肥可作為產品進行銷售。
環境技術服務項目:
四川·阿壩州馬爾康城市污水處理廠冬季運營項目:針對四川三州低溫高海拔地區冬季運營難的痛點,為業主設計出“超低溫工程菌劑馴化+高級氧化+恒溫措施”技術手段,解決了在-10~20℃、海拔近3000米的高寒高海拔地區生活污水處理廠冬季運行難題。
2、本次環博會公司帶來了哪些新產品和新的解決方案,有哪些獨特的創新點和市場競爭優勢?
重點介紹一下我們水務板塊和有機固廢板塊的新業務模式。
水務板塊我們提出了“六個一體化”的水環境治理解決方案,即城鄉一體化、存量與新建一體化、供排水一體化、廠網河一體化、智慧運維一體化、環保教育一體化,徹底打破城鄉二元結構,改變各自為政、分散建設的水環境治理現狀,形成了資源共享、區域同建、流域統管、智慧運維、公益引導的城鄉水環境治理六個一體化模式。
在有機固廢板塊,我們主打的是有機固廢協同處理處置。利用國際領先的厭氧發酵技術實現100%全混料發酵,可適應各種原料,包括生活污泥、秸稈、糞便、酒糟、酒精廢水、蔬菜渣、餐廚垃圾等,無需對有機廢棄物進行分類,便可實現混合、連續、高效處理。生成生物柴油、沼氣、有機肥等資源化產品,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
3、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給公司帶來什么樣的影響(業務發展、業績、年度規劃等)?疫情之下,有哪些發展的新思考?認為疫情給產業帶來了哪些影響?準備如何應對?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對公司的業務開展和業績產生了一些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項目招投標整體延期,項目開發整體受到影響。疫情期間,地方政府精力主要放在防疫抗疫上,其他開支結算也相應延期,一些正常上馬的項目節奏也將放緩,很多既定招標項目都有不同程度延期,對公司既定的年度計劃和業績目標造成直接影響。同時疫情造成工業企業停產停工,相應的環保治理項目招投標項目延期,影響項目進度與收益。
從海外市場來看,早期中國疫情嚴重,項目所在國家采取疫情防御措施,如暫停電子簽證、禁止中國公民入境等措施,導致部分項目擱置;后期國外疫情爆發,項目開展繼續受到嚴重影響。
二是項目開工受阻,項目結算整體推遲。受疫情防控所產生的交通、物流、復工限制等方面的要求所導致的建設物資調配、施工人員組織等方面的困難,對工程進度的順利推進產生較大阻力,多數項目開工時間大幅推遲,前期預計今年上半年落地的項目無法推進,由此所產生的結算、回款等方面的不利影響,將會影響公司全年的經營指標。
三是工程在轉固推遲,運營類項目收益受到較大影響。對于運營類項目,每推遲一個月時間投運,就減少一個月的收入,今年受疫情影響整體項目推遲時間在兩個月以上,對運營收入造成較大影響。
本次疫情雖然在短時間內對公司業務造成了一定的沖擊,但從長遠來看,此次影響帶來的機遇大于危機。
疫情后環保產業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結合川發環境目前的發展戰略及業務結構,在以下兩個方面存在著較好的市場機會:
(1)外延并購業務
疫情沖擊對企業現金流造成巨大考驗,將帶來較多的市場整合機遇,對于有實力的企業來說是個難得的市場機會。
(2)內生增長業務
疫情后與公司業務相關的有機固廢處理、供水與污水處理、智慧環保相關領域孕育著大量的市場機遇。
1)有機廢棄物處置
結合新型冠狀病毒本次通過飛沫、糞口傳播的傳染特性,四川發展中恒能所處的有機廢棄物處置細分領域預計會迎來更為嚴厲的行業處置標準。在此過程中可能因“嚴管”產生一定的市場契機,主要體現為技術標準提高帶來的技改市場空間,以及此前監管不到位的地方也可能進一步釋放產能的市場空間。
2)供水與污水處理
民眾對優質飲用水的要求會進一步提升。要求企業加大從原水、生產過程水、出廠水、管網水、管網末梢水以及龍頭水的管理,保障飲用水的水質。
污水處置標準會進一步提升。在疫情期間,生態環境部在醫療污水和城鎮污水監管、醫療污水應急處置技術等方面,發布了多個通知,這些規定和指南將會融入到疫情之后的管理要求之中。這些影響將會促進增量市場的釋放,形成大量的市場機會。
3)智慧環境
互聯網正在從信息科技走向數字科技,從傳統互聯網轉向智慧互聯網。疫情加速推進了環境監測向智慧環境轉變的進程,造成了市場機會的增速擴張。
4、2019年及2020年上半年的業績情況如何?下半年的發展計劃如何?
2019年,公司完善了環保產業布局,實現了氣、水、固全領域的業務覆蓋。大氣板塊繼續保持行業領軍優勢,并向非電煙氣治理領域布局;水務板塊深耕省內市場,規模優勢進一步凸顯;固廢板塊抓住垃圾分類的市場機遇,在山東、河北、四川區域都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影響,工業環境治理板塊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市政環境治理抗風險能力,經營收益穩定增長。2020年,公司總體的基調是“變中求進”。疫情給行業帶來了挑戰,而給我們創造了新的機遇。下半年,公司在強基固本的基礎上,會更加關注新型城鎮化、新型工業化、經濟補短板、新基建領域的投資。在投資區域上,重點關注成渝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京津冀區域。
5、企業所屬的細分領域市場目前的發展現狀如何?市場還存在哪些問題和機遇?
大氣治理領域:傳統大氣脫硫脫銷除塵行業步入成熟期,隨著國家鞏固擴大藍天保衛戰成果以及《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方案》、《工業爐窯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方案》等政策的發布,鋼鐵、玻璃、水泥等非電行業推進超低排放改造,大氣治理行業再次快速發展。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陶瓷、非電燃煤鍋爐和VOCs等主要非電子行業的大氣治理市場存在較大機遇。
水環境治理領域:2019年《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19—2021年)》、《關于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的指導意見》等各種政策陸續發布,利好政策催生出更為精細化、系統化的治理需求。傳統的供水、市政污水處理細分領域已進入成熟期,市場格局基本形成,在其一些細分領域比如供水的二次供水、污水的提標改造仍存在不小的市場機遇。在長江大保護、黃河大保護等國家政策加持下,河道綜合治理進入了發力階段,將會產生巨大的需求空間。另外農村污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地下管網運維等細分領域也存在很大的市場機遇。
固廢處理領域:一是有機固廢處理,當前我國有機固廢處理行業整體處于初始及發展初期,市場空間大但目前釋放程度較小,且在處理技術和業務模式上需要進一步完善。隨著垃圾分類、無廢城市、美麗鄉村綜合整治等政策推進,行業將會加速發展。二是危廢處理處置,危廢綜合處置“十三五”累計投資規模57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危廢產量或達1億噸,運營規模有望超2000億元,整體規模增長與GDP增幅正相關。行業整體“小、散、亂”,行業集中度較低,競爭格局尚未形成。隨著資本的介入,行業整合正在加速。
智慧環境領域:水、土、固廢、氣的大監管格局已形成。智慧環保產業已從政策播種進入全面政策深耕。其中水質監測網格化興起,省市層面的大氣監測方興未艾,土壤、固廢、工業園區監測體系正不斷完善,第三方專業運維需求廣闊?;ヂ摼W技術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和物聯網等助力智慧環境。2010-2018年行業復合增速達到19.31%。2020年,中國智慧環境市場規模(總產值)將突破650億元。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