氧化溝與曝氣生物濾池除磷效果比較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7-11-01 |
來源 | 2007水業高級技術論壇 | ||
作者 | 鄒映紅 | ||
關鍵詞 | 除磷、曝氣生物濾池、去除率 | ||
摘要 | 污水的除磷有生物法和藥劑強制去除法兩大類。本文用兩廠的生產運行數據比較兩種工藝的除磷效果。 |
氧化溝與曝氣生物濾池除磷效果比較 南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 鄒映紅 摘要:污水的除磷有生物法和藥劑強制去除法兩大類。本文用兩廠的生產運行數據比較兩種工藝的除磷效果。 關鍵詞:除磷、曝氣生物濾池、去除率 Compare except phosphorus effect of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and aeration living filter。 NanHai Development Co.,Ltd Zou YingHong Abstract: Foul water‘s except that the phosphorus has living things law and the medicament to force to get rid of division two major kinds。This article use two factories production campaigns data comparison to grow handicraft‘s liang except phosphorus effect. Key words: Get rid of phosphorus、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Take off rate 污水的除磷可供選擇的處理方法通常有生物處理法及物理化學法兩大類。物理化學法即投加相當數量的化學藥劑強制去除,去除效果可以人為操控。生物處理法是利用活性污泥中聚磷菌交替在厭氧及好氧的條件下,吸收污水中的磷,形成磷酸鹽貯存在細胞內。目前對城市污水進行脫氮除磷,在國內外被普遍使用的是生物活性污泥法。下面對兩種處理方法進行一個比較: 一、兩污水處理廠水質情況比較 我公司屬下有兩間污水處理廠,第一污水處理廠和第二污水處理廠。兩污水處理廠都是處理城區范圍內城市生活污水,兩者距離約5公里,水質化驗均為同一化驗室。2006年水質化驗數據見表1: 表1 水質情況
二、兩廠工藝簡介 第一污水處理廠處理規模為25000m3/d,分二期工程,一期系統采用低負荷氧化溝活性污泥處理工藝,二期工程采用三槽式氧化溝活性污泥處理工藝,按硝化和反硝化方式運行,不僅能去除污水中的有機物,還可去除氮、磷等富營養物質。出水標準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設計。工藝流程圖見圖1: 圖1 氧化溝工藝流程圖 第二污水處理廠采用法國威望迪水務集團的曝氣生物濾池(BAF)處理工藝,占地49.65畝,是當今國內先進的生活污水處理工藝之一。該工藝適應性強,運行可靠,抗沖擊負荷能力強;自動化程度高,系統緊湊,減少土地及土建費用;采用模塊化設計,處理設施容易擴建等優點。污水通過粗格柵、細格柵攔截了直徑大于6mm的雜物,再進入旋流沉砂池去除粒徑大于0.2mm的砂粒,避免砂粒對設備的磨損,然后通過高效沉淀池、生物濾池,去除有機污染物,最后經過加氯消毒出水。目前處理規模約為30000 m3/d,出水標準按《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二級標準設計。工藝流圖見圖2: 圖2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流程圖 三、除磷效果比較 從表1看,兩廠進水水質均符合《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水質標準》,且兩者水質相差不大。出水水質均優于《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一級B標準,去除率在進水水質相差不大情況下只有TP相差較大,一廠磷去除率是59.1,二廠是86.4,其余的項目沒有明顯差異。 四、藥劑的投加費用 高效沉淀池內可分出3個主要的區域: 表2 投藥費用
第二污水處理廠曝氣生物濾池工藝在沉淀池中藥劑的投加費用一年約需73萬元,平均處理千噸水約66.67元,而氧化溝工藝在污水處理過程中是不需要投加任何藥劑的。 五、污泥的產生量 一般認為藥劑除磷產生的污泥會比活性污泥法多,但從兩廠一年的運行數據看,在進水的懸浮物大致相同的情況下,產泥量(見表3)其實差不多。(下表污泥指經脫水后含水率約為80%的污泥) 表3 產泥量
六、結論 曝氣生物濾池的化學強制除磷耗藥量大,運行費用較高,因此對城市生活污水進行脫氮除磷,生物活性污泥法是首選方案。常用的活性污泥法有A/A/O法,SBR法、氧化溝法等,均有較好的除磷效果。 參考文獻: 鄭俊 吳浩汀 曝氣生物濾池工藝的理論與工程應用 北京 化學工業出版社 2004.10 作者聯系電話:0757-86396215 E-mail: zyh@nhd.net.cn 地址:廣東佛山南海桂城南海大道南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913室 郵編:528200 作者簡介:1998年畢業于廣東工業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給排水工程師 |
相關推薦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