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溫厭氧EGSB反應器的工藝性能與凈化機理
論文類型 | 技術與工程 | 發表日期 | 2004-11-01 |
來源 |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排水委員會年會 | ||
作者 | 吳昌敏,閆懷國,王喧,季民 | ||
關鍵詞 | EGSB反應器;城市污水處理;厭氧/好氧 | ||
摘要 | 應用厭氧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分別串聯厭氧生物濾池、好氧生物濾池和活性污泥法三種不同的工藝,進行了城市污水處理試驗研究。本文著重論述EGSB在常溫下處理城市污水的工藝性能和有機物去除機理。在常溫和較短水力停留時間條件下,EGSB的厭氧生化過程主要停留在水解階段。有機物的去除主要以顆粒污泥的吸附、吸收作用為主。影響EGSB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溫度、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時間、進水濃度及有機負荷等。 |
吳昌敏,閆懷國,王喧,季民
(天津大學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天津 300072)
摘 要:應用厭氧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分別串聯厭氧生物濾池、好氧生物濾池和活性污泥法三種不同的工藝,進行了城市污水處理試驗研究。本文著重論述EGSB在常溫下處理城市污水的工藝性能和有機物去除機理。在常溫和較短水力停留時間條件下,EGSB的厭氧生化過程主要停留在水解階段。有機物的去除主要以顆粒污泥的吸附、吸收作用為主。影響EGSB處理效果的主要因素有溫度、上升流速、水力停留時間、進水濃度及有機負荷等。
關鍵詞:EGSB反應器;城市污水處理;厭氧/好氧
長期以來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尤其是活性污泥法一直是我國城市污水處理廠的主體工藝,它具有處理效率高、出水水質好的特點,但它也存在能耗高、運行費用大、剩余污泥產量多等缺點。隨著大批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事業的發展,急需開發能耗低、剩余污泥產量少、適合中小型污水處理廠的新工藝。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因其具有能耗低、污泥產量少的特點,在許多發展中國家(例如巴西、哥倫比亞、印度等)的城市污水處理中得到廣泛應用。厭氧生物處理技術有多種不同的工藝,王凱軍[1]等人開發的城市污水厭氧水解工藝,一般采用厭氧接觸法和升流式厭氧污泥床(UASB)。據國外研究表明[2,3],應用UASB在常溫下處理低濃度城市污水時,由于產氣量少,反應器內混合強度低,污泥床內很容易形成短流和死區,使得處理效率下降或反應器難以正常運行。為克服UASB工藝的缺點,Lettinga教授等開發出了適應常溫或低溫、低濃度污水處理的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工藝(EGSB),通過加大污泥床水流上升流速,增強攪拌混合和傳質過程,提高處理效率[2,3]。目前,國內還沒有采用EGSB工藝處理城市污水的工程實例。本研究應用厭氧污泥膨脹床反應器(EGSB)分別串聯厭氧生物濾池、好氧生物濾池和活性污泥法三種不同的工藝,進行城市污水處理試驗研究[4]。本文重點介紹常溫條件下EGSB工藝的處理性能、有機物去除機理及工藝運行的影響因素。用EGSB與初沉池相比,有機物的去除效率得到提高,同時能夠處理剩余污泥。該工藝特別適合中小型城市污水處理廠。
1 試驗裝置和方法
本研究利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的一沉池出水,在污水廠內進行現場試驗。厭氧部分試驗裝置(EGSB反應器)如圖1所示。反應器采用有機玻璃柱加工而成。反應區高2.00m,內徑150mm,三相分離區高0.80m,內徑185mm,放縮段高0.03m;反應柱高度方向上,設置了5個取樣口;EGSB反應器出水進入后續處理反應器;進水流量用轉子流量計測定;EGSB反應器的產氣用濕式氣體流量計計量。
主要分析項目及方法:
CODCr采用GB11914-89重鉻酸鉀法,溶解性COD(CODSol)為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后測定的CODCr;TOC采用日本島津TOC-500型總有機碳分析儀測定;SS采用重量法,在105℃下烘干至恒重進行測定;NH4+-N采用GB7479-87納氏試劑比色法。
試驗從4月開始,到11月結束,該期間水溫的變化范圍為14~26.5℃,平均20℃;進水CODCr為143.40~575.42 mg/L,平均250.60 mg/L;TOC為25~85.6 mg/L,平均56.7 mg/L;SS為28~484 mg/L,平均107.4 mg/L;NH4-N平均為55.42 mg/L。
圖1 試驗裝置示意圖
2 試驗結果和分析討論
2.1 常溫下厭氧EGSB反應器對有機物的去除
反應器內的接種污泥取自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消化池,反應器啟動105天后,反應器中可見明顯的顆粒污泥,粒徑大約0.3 ~ 1.0 mm,COD去除率達到20% ~ 30%,認為啟動完成,進入穩定運行階段。由于一沉池出水COD濃度較低,因此厭氧EGSB反應器對COD的去除率并不高,平均為25.8%;對TOC的平均去除率為42.6%,如果出水以過濾計時,平均去除率可達到53.5%。
該試驗的有機物去除效率比有些文獻報道[2]的數值偏低,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采用的是一沉池出水,水中的有機物主要是溶解態,EGSB反應器中污泥床的截留效果不明顯。另外在常溫下EGSB反應器的產氣量很少。在7~8月運行過程中,EGSB反應器平均每天有0.41 L的CH4生成,而這一階段每天去除的平均COD量為58.5 g。按照350 mLCH4/gCOD的理論轉化系數,可計算出產生410 mL CH4相當于1.17 g的COD,說明去除的COD中僅有2%被完全厭氧化了,證明厭氧反應不完全。對顆粒污泥性質的試驗分析發現,反應器內顆粒污泥的產甲烷活性較小。試驗過程中EGSB反應器的出水溶解性COD濃度平均大于進水值。進水溶解性COD與總COD的比值平均為0.61,而EGSB出水中這一比值變為0.78。出水溶解性COD的增大,說明厭氧階段有較好的水解作用,它雖然對COD去除率的計算不利,但溶解性(易生物降解)有機成分比例的提高,有利于后續生物處理工藝的運行,使得整體處理系統能夠獲得較高的處理效果。
根據試驗結果推測有機物在EGSB反應器中轉化過程為:當污水進入EGSB反應器后,首先利用污泥床的過濾及顆粒污泥表面的吸附作用,將進水中的有機物吸附網捕在顆粒污泥的表面,這是一個物理過程,一般只需要幾秒到幾十秒即可完成,然后水解酸化菌利用胞外分泌物將截留下來的有機物進行水解。在較短的水力停留時間(1.0 ~ 2.5 h)下,EGSB反應器主要通過顆粒污泥的吸附和吸收等物理化學作用去除有機物,發生的厭氧生化反應則主要是水解反應。
2.2 溫度對EGSB反應器處理效果的影響
如圖2所示,隨著溫度的升高,COD去除率有所增加,溫度每升高10℃,COD去除率相應的大約增加10%。隨著溫度的提升,微生物的活性有所增加,從而可以提高對有機物的去除效率。
圖2 溫度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2.3 EGSB反應器對有機物的快速去除能力
圖3顯示的是EGSB反應器污泥床反應區的水力停留時間(不包括三相分離區)與COD去除率的關系。如圖3所示,在試驗范圍內,當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在0.8~1h時,EGSB就有較穩定的COD去除率,而隨著時間的延長,COD去除率有下降的趨勢。為了進一步驗證該試驗結果,在試驗過程中將反應器內的污泥取出進行了靜態的厭氧降解試驗,結果如圖4所示。圖4中的TOC降解曲線表明,在污水與厭氧污泥接觸1.0 h內,水中有機物濃度急劇下降,在1.5~2 h的接觸時間內有機物濃度趨于穩定。這說明,在本試驗條件下,由于厭氧反應器去除有機物主要依靠顆粒污泥的吸附和吸收,這一過程在較短的停留時間內即可完成,過多的延長水力停留時間,并不會帶來去除效果的改善。而延長水力停留時間,會使水流上升流速減小,削弱了水力攪拌作用,反應器的去除率反而會有所下降。
圖3反應區水力停留時間對COD去除率的影響 圖4 有機物靜態厭氧降解曲線
2.4 COD去除率與進水濃度和負荷的關系
圖5和圖6分別顯示了進水COD濃度和反應器容積負荷對COD去除率的影響關系。進水濃度或有機負荷的提高,都會加大反應器中基質與微生物之比,促進微生物生長,增強微生物活性和處理能力。在進水濃度變化范圍不大的情況下,容積負荷增加,也表示水力負荷的增加,從而加大水流上升流速和增強攪拌能力,因此在一定界限內,增加進水基質濃度、提高有機負荷和水力負荷,有利于反應器去除能力的提高。如圖5所示,當進水COD濃度從150 mg/L增加到250 mg/L時,COD去除率隨進水濃度直線增加。許多城市污水處理廠沉砂池的出水COD濃度通常在300~400 mg/L左右,若按此趨勢推測,COD去除率應該能夠達到50%以上。由圖6可見,進水COD負荷在2~8 kgCOD/m3·d范圍內,COD去除率隨負荷的增加有緩慢上升趨勢,當進水COD負荷達到6~7 kgCOD/m3·d(反應區內相應的水流上升流速為2.5 ~ 2.7 m/h)時,去除率最好。
圖5 COD去除率與進水COD濃度的關系 圖6 COD去除率與COD投配負荷的關系
2.5 EGSB反應器對不同分子量有機物的去除能力
為了深入研究EGSB反應器去除有機物的機理,本試驗對EGSB反應器進出水的分子量分布進行了研究。
試驗選用中科院上海原子核研究所生產的截留分子量分別為10000、4000、1000的超濾膜測定水中有機物分子量。超濾膜的預處理方法為用超純水浸泡漂洗三次(光滑面向下),每次浸泡1 h,然后用超純水沖洗后放在冰箱內保存待用。
① 測定程序
膜過濾測定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步驟如下:先將0.45μm微濾膜裝入抽濾器,加入純水300mL,過濾250mL左右后將純水液(包括濾過液和過濾器內剩余純水)棄去,加入待測水樣,棄去初濾液150mL,然后將濾過液收集以作進一步過濾并取樣測定TOC,此時TOC測定結果為溶解性有機物含量,即DTOC。再用不同分子量的超濾膜對濾過液進行過濾,每級分子量過濾先過濾100 mL超純水再過濾水樣,水樣初濾液50 mL棄去。抽濾器中水樣不能濾干以防影響超濾膜性能。收集濾過液并測定TOC。
② 進出水中有機物的分子量分布
試驗過程中對EGSB的進出水進行了兩次分子量分析試驗,第一次和第二次測試時的反應器的水力停留時間和水溫分別為:1.18 h和20.5℃;2.71 h和14.5℃。試驗結果見表1和表2。
表1 第一次測得的EGSB進出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區間 類 別 | DTOC | >10000 | 4000~10000 | 1000~4000 | <1000 | |
進水 | TOC (mg/L) | 24.8 | 7.7 | 1.3 | 0.6 | 15.2 |
占DTOC的百分比 (%) | 31 | 5.2 | 2.4 | 61.3 | ||
出水 | TOC (mg/L) | 15.8 | 4.2 | 3.3 | 0.3 | 8 |
占DTOC的百分比 (%) | 26.6 | 20.9 | 1.9 | 50.6 | ||
去除率 (%) | 36.3 | 45.5 | -153.8 | 50.0 | 47.4 |
從測定結果可以看出,對DTOC和分子量>10 000的有機物去除率兩次的試驗結果是相當接近的。第二次試驗時反應器的運行與第一次相比,進水流量減小了(由46 L/h變為20 L/h),相應的水解反應時間加長了(由1.18 h增加到2.71 h)。第一次試驗結果是分子量在4000~10 000之間的TOC值出現了出水比進水高的現象,而第二次測試則是分子量在1000~4000之間的TOC值出現這種情況,這說明水解反應時間的延長,能夠促使有機物的分子量進一步減小。從分子量分析的結果還可以看出,快速厭氧過程一方面能夠對小分子量有機物有較好的去除效果,也同時能夠將大分子量有機物轉化為中小分子量有機物。
表2 第二次測得的EGSB進出水中有機物分子量分布
分子量區間 類 別 | DTOC | >10 000 | 4000 ~ 10000 | 1000 ~ 4000 | <1000 | |
進水 | TOC (mg/L) | 33.5 | 9.2 | 1.6 | 2.3 | 20.4 |
占DTOC的百分比 (%) | 27.5 | 4.8 | 6.9 | 60.9 | ||
出水 | TOC濃度 (mg/L) | 20.2 | 4.7 | 0.8 | 3.9 | 10.8 |
占DTOC的百分比 (%) | 23.3 | 4.0 | 19.3 | 53.5 | ||
去除率 (%) | 39.7 | 48.9 | 50.0 | -69.6 | 47.1 |
3. 結論
① 在進水COD濃度為143.4~293.6 mg/L,容積負荷為0.88~9.38 kgCOD/(m3·d),水力停留時間為1.14~6.09 h時,EGSB反應器對TOC的平均去除率為42.6%,如果出水以過濾計時,平均去除率為53.5%;對COD的平均去除率為25.8%。EGSB反應器能夠提高水中溶解性COD與總COD之比,為后續處理工藝提供了更好的降解條件。
② 應用EGSB反應器處理城市污水,能夠在1~2h接觸時間內達到較穩定的處理效果。
③ 在試驗條件下,溫度、進水有機物濃度、容積負荷的提高,都能使COD去除率有所增加。當水溫從14℃上升到26℃時,溫度每升高10℃,COD去除率相應增加10%左右。當進水COD濃度從150 mg/L增加到250 mg/L時,COD去除率隨進水濃度直線增加。控制進水COD負荷在6~7 kgCOD/m3·d范圍內,去除率較好。
參考文獻
[1] 王凱軍. 低濃度污水厭氧-水解處理工藝. 北京: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 1992.
[2] Lucas Seghezzo, Grietje Zeeman, Jules B. van Lier, H.V.M.Hamders and Gatze Lettinga. A review: The anaerobic treatment of sewage in UASB and EGSB reactors. Bioresource Technology, 1998,65: 175-190.
[3] 季民, 霍金勝. 厭氧顆粒污泥膨脹床(EGSB)的工藝特征與運行性能. 工業用水與廢水, 1999, 30(4): 1-4.
[4] 吳昌敏. 常溫EGSB工藝在城市污水處理中的應用及其后續工藝的研究. 天津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002, 1.
論文搜索
月熱點論文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