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資源> 論文>正文

區域性污水集中治理運行管理的實踐與體會

論文類型 技術與工程 發表日期 2003-12-01
來源 2003首屆全國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技術及工程建設研討會
作者 楊如林
關鍵詞 區域性工業廢水 集中治理
摘要 區域性污水集中治理運行管理的實踐與體會楊如林(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1. 污水治理發展背景及公司基本狀況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水是紹興之魂,印染、釀酒、制醬等傳統產業均依賴于紹興獨特的豐水優勢。大禹、馬臻、湯紹恩等歷代先賢更是為紹興的治水史留下 ...

區域性污水集中治理運行管理的實踐與體會

楊如林
(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浙江 紹興)

1. 污水治理發展背景及公司基本狀況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是著名的江南水鄉。水是紹興之魂,印染、釀酒、制醬等傳統產業均依賴于紹興獨特的豐水優勢。大禹、馬臻、湯紹恩等歷代先賢更是為紹興的治水史留下了千古佳話。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尤其是以紡織、印染等為代表的傳統工業的迅速崛起,使紹興的工業廢水排放量急劇增加,紹興人民賴以生存的平原河網水質遭受空前的污染。水環境惡化不僅嚴重影響人民的身心健康,而且還極大地制約著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80年代中期以來,紹興人賦予“治水”以新的理念,先后耗資50余億元,全方位,多途徑,全面深入地實施飲用水源開發、內河水體保護和污水集中治理等現代治水工程,集中興修了從供水、制水、排水到污水處理在內的系統工程,確保了飲水安全,有效改善了內河水質,基本解決了工業、生活等廢水的出路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紹興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幾乎與此同時,全國各地在國家關于加強環境保護,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政策的指導下,紛紛啟動污水治理工程,全國各地城市污水處理基礎設施如雨后春筍般地建設起來,污水處理行業逐漸成為新興的環保產業發展壯大起來。
  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作為紹興污水治理系統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立足于“服務社會,服務經濟”,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巨大的推進器作用,該公司成立于2001年11月,是一家按照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組建的新型股份制污水處理企業,現有污水處理能力30萬噸/日,主要承擔著紹興市縣300多平方公里區域,100多萬人口及各類相關企事業單位的生產、生活廢水處理任務。公司規劃規模為處理污水100萬噸,分三期實施。投資5.2億元一期30萬噸/日工程自2001年6月投運,已安全運行兩年多;投資6.5億元二期30萬噸/日工程也即將于2003年底建成投運;計劃投資10億元,包括40萬噸/日污水處理工程的三期工程正在抓緊立項,2004年逐步組織實施。
  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按照“投資多元化,治污集約化,運作市場化,管理企業化”的要求,堅定走污水治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之路,與一般意義上的城市污水處理廠相比,具有自身鮮明的特點。
1.1 服務對象多元化
  作為紹興最早的污水處理廠,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不僅承擔著紹興市區和紹興縣柯橋新城的城市生活污水處理任務,還承擔著兩地極大部分工業企業的生產廢水處理任務,工業廢水中,既有釀酒、食品工業廢水,又有印染、化工、制藥、皮革等高濃度工業廢水,服務對象范圍廣,類別多,差異性大,污水構成十分復雜。
1.2 處理水質特殊化
  從紹興水處理公司所接納的污水構成來看,工業廢水所占比例較大,占到80%以上;工業廢水中,又以印染廢水為主,其比例占90%以上;從進水水質濃度來看,其進水COD普遍在1500左右,污水濃度較高,處理難度較大;從水量波動情況來看,由于工業廢水排放受生產淡、旺季影響,其整體進水波動幅度較大,高低水量差達到1:10,對工藝控制的要求很高。
1.3 運行管理企業化
  與國內大部分城市污水處理廠不同,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分別由紹興縣環境保護發展有限公司和紹興市水務集團按6:4比例出資組建,實行股份制企業管理,既是政府實施污水治理,實現環境保護目的的載體,又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企業實體,它不依靠政府財政補貼,主要通過市場化收費運作,對內實行成本管理,實現資本積累,來滿足自身運行發展的需要。
1.4 運作機制市場化
  這是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區別于同行業的最大特點,即企業按照“誰污染,誰付費”的環保總體思路,建立符合市場運作要求的污水處理價格和收費機制,并與排污企業建立平等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依靠為排污企業提供污水處理相關服務,獲取服務收入,來達到運行、發展企業的目的。
  紹興水處理公司運作兩年來,面對污水治理市場化運作大環境尚未有效建立,污水處理工藝、設計與實際運行難度,職工素質與實際工作要求之間存在較大差異等多種困難,通過外爭政策,內抓管理,依托科技,致力創新,企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基本確立了在國內同行業的領先地位。主要體現在:一、實現了高濃度、大水量污水的滿負荷達標處理,其每天30萬噸高濃度廢水(COD平均1500-1800),生化去除率穩定在75%左右,出水控制在COD180以下,不僅達到工藝設計的要求,而且創下了COD削減總量全國之最;二、出臺了國內首個按濃度分類計價的污水處理收費辦法,實現了污水處理的收費運作,自2002年6月份起,按基價開始收費,收費結算率達到90%以上,基本實現了企業的良性運作;三、實現了同類污水的低成本運行,兩年中,污水直接運行成本(即車間成本)平均控制在1.00元/噸以內,與同類污水廠相比具有明顯成本優勢。
  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之所以能在短短不到兩年中,由名不見經傳變成全國污水治理行業市場化運作的成功典范,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是由于其緊緊按照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實施了理念超前、思路清晰、方法得當、基礎扎實的以“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科學化”為主要內容的企業管理。

2. 企業運行管理主要措施

2.1 以落實污水處理收費政策為先導,積極創造條件,加快污水治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
  污水治理工程是一項前期投資大、社會效益好、投資收益較低的基礎設施項目。傳統的做法是政府進行投資、扶持和補助,政府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往往需要在巨額投入的基礎上,再予以財政補貼,確保生產正常運行,從而背上沉重的包袱。特別是紹興污水處理工程,由于其水質污染濃度較高,工藝復雜,客觀上其污水處理成本較一般的城市污水廠要高,收費價格怎么定位,收費辦法如何實施將直接事關這項民心工程的生死存亡。面對國家尚未出臺污水治理總體收費運作指導性政策的條件下,如何建立科學的、符合市場化要求的污水處理收費辦法,在既發揮區域性治污作用的同時,又確保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轉,成為水處理公司建立以來需要解決的頭等大事。
  從2002年3月起,水處理公司圍繞“外爭政策”,積極尋求計委、物價、環保部門的支持,相繼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全面測算運行成本。公司在2001年底實現系統滿負荷達標運行的基礎上,對污水處理所需的電費、藥劑費、運行管理費等各項費用進行了周密全面的測算,積極為物價部門核定成本提供依據。二是多方調研處理價格。針對紹興污水處理廠進水水質和排污企業特性,公司根據物價部門意見,有目的地選擇了一些同類污水處理企業進行價格和收費調研,從2003年3月至4月間,先后走訪了鄰地蕭山、嘉興、江蘇常州、盛澤等污水處理企業,收集了大量污水處理運行成本、收費價格和收費結算等信息,為紹興污水處理費價格及收費機制的確定儲備了寶貴的資料。三是配合組織價格聽證。2003年4月,紹興市物價部門在通過對水處理公司實際運行成本測算、核定,以及對國內同類污水處理廠污水處理費科學調研的基礎上,組織了紹興市污水處理費價格聽證會,聽取了政府、社會團體、居民及排污企業等社會各界層的意見,基本形成了富有紹興地域特色的符合市場化運作要求的污水處理收費辦法,并上報省物價局審批。四是分步落實收費政策。水處理公司在2002年5月收到省物價局關于《紹興市污水處理費標準的批復》后,加緊做好政策的落實工作,通過加強聯系,尋求支持,市、縣兩級物價部門于6月份出臺了相應的收費及結算辦法,按照“一次審批,分步到位”的原則,水處理公司從2002年6月起,實現了分類按基價收費,截至2003年6月,共計收取污水處理費1億余元,為企業正常、穩定運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按照國家關于污水治理設施“保本微利”運行和“誰污染,誰付費”的基本原則,根據紹興地方經濟發展實際,制定符合市場化運作要求的按濃度、分類計價的污水處理費收費政策,不僅為保證污水處理企業正常發展,有效發揮基礎設施功能,構筑了穩定的平臺,更重要的是它為真正落實國家環保政策,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樹立了樣板,為同類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借鑒作用。
2.2 以創新為手段,加快科學化管理進程,最大限度發揮工程效率,不斷提高企業運行管理水平。
  針對紹興污水處理工程運行管理的高要求,水處理公司從建司之初,就提出了“依托科技,創新提高”的管理思路,通過“管理、技術、機制”的創新,不斷提升企業科學管理含量,有效促進運行管理水平的穩定提高。
2.2.1 全面推行質量管理,有效實施管理創新。
  質量管理在成熟行業中的廣泛應用和顯著成效已為人們所認同,但在污水處理企業中應用,特別是在紹興水處理公司富有特殊性的污水處理系統作有益嘗試,則無疑是一個創舉。兩年多來,水處理公司面對行業管理標準尚未建立,污水處理運行管理缺乏成熟管理經驗的實際,在全面學習全國各地兄弟污水處理廠管理經驗的基礎上,提出了“向管理要效益,抓質量出效益”的質量管理思路,走出了一條符合自身特色的管理創新之路。
  其一是明確清晰的實施理念。在水處理系統開展全面質量管理,根本的目的是優化企業內部資源配置,實施全過程規范的質量管理,實現出水的經濟達標排放,從而取得了環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為此,水處理公司將實施全面質量管理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基礎性工作,納入到日常管理之中。其二是發動職工實施質量攻關。公司在建立質量管理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的基礎上,建立了下屬13個班組為單位的QC攻關小組,按照“科學選題,學干結合”的總體思路,確定了與生產管理緊密相關的30多個質量攻關課題,廣泛發動職工開展QC攻關,通過確定目標,落實計劃,職工參與,QC攻關活動已真正成為提高崗位職工操作技能,提高基礎管理水平的重要載體,不僅有效增強了職工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還使班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其三是及時總結鞏固成果。兩年來,正是由于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的深入人心,質量管理計劃的有序實施,紹興水處理公司的運行管理水平得到了大幅度地提高,如出水COD波動幅度由以往100左右,控制到30以內,污泥處理藥耗由9kg/T左右下降到7kg/T左右。《物化系統精細操作降成本》和《生化系統技術創新增效益》兩項QC攻關課題已獲市級QC成果一、二等獎;中心化驗室“用抽濾法替代自然過濾法,加快MLSS數據分析”這一成果突破了傳統的分析方法,提高了分析速度,為實現生化系統事前控制提供技術保障。通過質量管理,實施積極的管理創新,將成果應用和指導運行工作,這些都對水處理公司實現科學控制、節能降耗產生了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2.2.2 立足運行實踐,大力推進技術創新,不斷優化運行工藝與控制。
  紹興污水處理的高濃度、大水量、大波幅,對傳統的污水處理方法與手段提出了高要求,如何長效、快捷、超前地對以印染廢水為主的綜合廢水處理系統進行有效控制和管理,始終是水處理公司致力于解決的一個問題。從2001年11月實現系統滿負荷達標運行以來,公司上下“以科技為依托,以實踐為指導”,努力探索優化運行工藝與控制的有效途徑,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總結運行規律,建立有效應對機制。根據紹興污水具有明顯的產業和季節特性,且污水處理效率容易受進水濃度、溫度、酸堿度等因素影響而波動較大的實際,為最大限度減少進網污水對系統的不定期沖擊,確保系統穩定運行,公司通過二年來的運行實踐,在分析、對比、研究的基礎上,逐步總結出一些應對不同工況而制定的典型運行系列模式。如春季運行模式,針對春節前后的進廠印染廢水水量大幅減少,又大幅回升的情況,通過調節進水量、調節鼓風機風量等措施,既保證處理的高效,又最大程度地實現節能降耗,維持系統微生物環境的穩定;如抑制污泥膨脹運行模式,針對污泥膨脹期,污泥沉降性能下降的情況,通過合理調整污泥回流形式與回流比,促進泥性逐步趨于穩定,使問題迎刃而解;如夏季高溫運行模式,針對夏季連續高溫條件下,污水處理生化效率下降,污泥活性降低,以及設備容易出現故障的情況,通過加強設備冷卻維護,加大微生物相分析監測頻次,合理調節各項運行指標,從而較好地確保了系統的高效;還如高濃度運行模式,針對進廠污水污染物濃度居高不下,系統負荷大等特點,調整優化系統運行控制參數,確保高效經濟運行。通過對上述多種典型運行模式的研究,建立有效應對機制,不僅大大提高工藝調整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有效提高了解決季度轉變、水質突變而引發的系統問題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確立研究重點,提高運行效率。污水處理的核心在于最大限度發揮生化效率,生化效率的穩定和提高,不僅可以保證出水的穩定達標,還對減少后端物化、污泥處理壓力,降低物化成本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年來,水處理公司以提高生化效率、降低物化成本為重點,積極加強技術研究。為切實加強生化系統運行控制,提高生化去除率,根據對過去一年多的運行情況分析,水處理公司于2003年初制訂并實施了《曝氣系統運行操作細則》,通過《細則》在各班組的貫徹實施,生化系統綜合運行效果得到充分顯現,能耗下降,2003年高濃度運行模式中平均生化成本較2002年下降0.06元/噸;生化去除率穩步提高,主要污染物COD平均去除率達到80%左右;生化效率的提高,還使物化處理強度和成本得到有效下降,噸水處理成本同比下降0.05元左右。另外,針對泥處理系統運行的實際,實施了《泥處理系統加藥量控制標準》,在確保污泥處理效果的同時,促進了泥處理的節能降耗。
  開展技術活動,推動科技進步。水處理公司除了在實踐中注重科技引導外,同樣也十分注重理論的創新。今年以來,通過廣泛發動,已有《區域性印染、生活廢水治理生化系統運行控制研究》、《活性污泥系統的工藝參數及其在實際運行中的應用》等論文和成果參加了上級主管部門組織的科技成果評選。同時,公司也出臺《科技經濟進步獎勵辦法》,從政策上支持科技創新活動在公司內廣泛開展。另外,公司還十分注重開展合理化建議活動,如《物化加藥系統改造 降低加藥成本》等一批合理化建議先后被公司采納,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用科學技術武裝企業,用科學頭腦指導生產,已為水處理公司廣大職工所接受,通過上述各種手段,運行控制水平已有了質的提高,通過半年的努力,系統即實現了滿負荷穩定運行,各項工藝經濟技術指標全部達到設計水平,其中,COD削減總量達到設計水平的120%以上,在接受國家環保總局、省市環保部門組織的歷次檢測中,各項指標均符合要求,為政府、社會遞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2.2.3 有序推動企業內部改革,大力開展機制創新
  為更好地調動廣大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最大限度提高工作效率,水處理公司在管理實踐中,努力按照市場經濟要求,全面引入競爭機制,大力營造“干部能上能下,職工能進能出,收入能高能低”的競爭氛圍,實施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一是對傳統的干部任命制進行改革,實行干部競聘上崗制,按照“任人唯賢,德才兼備”的原則,相繼于2002年、2003年對中層干部及班組長實行競聘上崗,通過在全公司范圍內的公開選拔,共有30余名職工走上了班組長以上管理工作崗位,不僅增強了企業干部隊伍活力,提升了干部的整體素質,同時也為企業發現和儲備了一批優秀后備人才。二是對收入分配平均化實施改革,實行了崗位系數與浮動工資相結合的效益工資制。通過改革原有事業單位工資分配方式,按崗位確定不同分配系數,對60%職工收入實行與經濟責任制考核相掛鉤的活化和動態管理,使收入由平均分配向一線職工和重要崗位、管理與技術骨干傾斜,有效地調動了職工的工作積極性,確保了各項企業重點工作的順利開展。三是根據運行、發展的需要,適度調整機構設置,按照“精簡、高效”原則,在既正確正常運行的同時,又確保公司基本建設需要,對班組進行撤、簡、兼、并,杜絕了“人浮于事”、“因人設崗”的現象,實施適度的機構調整與設置,既較好地發揮了職工的主觀能動性,增強了職工工作責任心,又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3 以“管理以人為本”為理念,建立和完善制度體系,實現企業規范化管理。
  水處理公司成立以來,面對新建企業管理基礎十分薄弱、人員素質亟待提高與其所需承擔的社會責任極其重大之間的突出矛盾,圍繞“提高人員素質,樹立企業形象”,針對性地提出了企業制度建設和隊伍建設的總體思路,按照“制度化、規范化”要求,相繼進行了一系列制度修訂完善與人員培訓工作,為公司盡快適應現代企業管理要求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2.3.1 全面建章立制,有效建立企業內部規范工作秩序。
  以“法治”替代“人治”,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更是規范企業管理的需要,如何在企業中建立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建設是前提。按照“崗位有職責,行為有規范,獎罰有依據”的要求,水處理公司相繼于2001年底至2002年間,實施了大規模的建章立制,主要一是根據公司組織結構的設置情況,制定了上至部門,下至班組各崗位的工作職責,明確了各部門、各班組的職能及相應崗位分工,從而構建了“橫向到邊,縱向到人”的企業內部管理體系。二是制訂和完善了企業基本規章制度,構建了涵蓋面較廣的企業內部制度體系,其中僅2002年公司就出臺各類制度達80余項,為規范企業內部行為,促進企業規范化管理提供了制度保障。三是針對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重點,制訂和實施了一大批生產性規章,為針對職工操作的規范化問題,制訂了各工藝段《崗位操作法》,針對設備運行與管理,出臺了《設備管理制度》、《設備保養制度》等制度。生產性規章的制訂實施,對規范崗位職工實踐操作,提高崗位職工操作技能和業務水平起到了較好的指導作用,成為運行管理的必備手冊。
  兩年來,公司通過建章立制,實踐提高,逐步完善,共計修訂各類制度達五大類百余項,為確保企業內部各項工作有序開展,企業內部按章辦事提供了根本保證。
2.3.2 建立信息跟蹤反饋體系,實行系統全過程科學控制。
  由于紹興污水處理工程客觀上存在著進廠污水未加預處理手段,且進水水質、水量隨企業生產情況變化較大的情況,污水的不定期沖擊隨時都有可能造成原有系統的不可控乃至癱瘓,故水處理公司對有效建立污水處理系統控制與反饋體系極為重視,始終將此擺在突出的位置。為及時了解掌握系統狀況,加強運行事前控制,提高控制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公司創造性地采取了幾項措施,一是實施班組實時監測。在建立較為完善的化驗室運行數據監測手段的同時,投入十余萬元,在各班組配備化驗監測設備,由班組崗位人員對生產運行全過程實施現場定時監測。二是完善運行報表體系。針對各工藝段特點,建立了班組運行日報表、周報表和月報表,通過對報表中各類運行、工藝及成本指標的分析,全面掌握系統運行情況,為積累運行經驗,采取針對性措施,提供了可靠手段。三是實施跟蹤分析,完善監測手段。針對運行工藝出現的突變情況,特別是高溫、進水水質突變、生化處理率降低的情況,有的放矢地組織班組及化驗室增加分析項目,加大分析頻次,為及早摸清影響運行的關鍵因素,研究解決方案,起到了“第三只眼”的作用,特別是在當前高濃度污水在線監測設備尚未成熟的情況下,這些手段有效地彌補了在線監測儀存在的不足,成為強化控制的又一有效手段。
2.3.3 加強責任制考核,充分發揮“指揮棒”導向作用。
  實行經濟責任制考核是增強職工崗位責任性,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尤其是污水處理這一特定公益性行業,落實經濟責任制對于公司真正全面履行社會環保職責,確保污水處理全達標排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在經濟責任制制定與考核中,堅持將發揮人的作用擺在首位,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其一是因時制宜,突出重點。2002年針對公司“規范管理”之年的實際,經濟責任制考核的重點主要放在對職工的規范化管理上,考核形式主要采用定性考核。通過2002年的規范管理,2003年,根據公司“創新提高”的管理思路,必須改革原有考核辦法,故2003年公司經濟責任制考核重點主要放在管理的提高上,即實行定性和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考核,按照“成本與效率”優先原則,把考核工藝、運行、成本指標放在突出位置,確保公司各項重點工作任務目標的分解落實。其二是關聯考核,突出管理者職能。關聯考核即通過對各項考核比例的調整,將考核情況按責任大小,關聯程度大小,實行較為公平的責任分配,通過關聯考核使部門與部門、部門與班組,既確保了自身職責及任務的落實,又提高了組織之間的全局意識,促進了整體的協調溝通;在2003年,針對班組長職能尚未有效發揮,管理職能有待增強的情況,公司還在經濟責任制考核中,對班組長實施單獨考核,為培養高素質班組長隊伍積極創造條件,促進了班組長管理水平的快速提高。
2.3.4 深入開展班組建設,大力開展崗位培訓與考核,切實增強職工崗位業務技能和綜合素質。
  班組作為水處理理發展有限公司基本組織細胞,承擔著企業內部運行、操作等大量基礎性工作,班組內部管理的好壞,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企業運行質量的優劣和整體管理水平的提高。基于這一重要性,針對班組管理基礎還較薄弱的情況,水處理公司從2002年3月起,經過對多家兄弟污水處理廠的調研,于當年7月開始實行以“促進規范,抓質量,塑形象,上水平”為內容的班組建設試點,將班組建設作為提升班組管理層次,提高崗位人員技能的重要載體。通過試點,及時總結經驗,認真查找不足,班組建設于2003年初在全公司各班組進行全面推廣。通過班組建設,各班組工作取得了以下幾個方面成效:一是班組內部規范化管理水平得到了較大提高,各類運行臺帳、報表、計劃得到健全,工作程序日益規范。二是職工崗位技能得到了提高,特別是通過在班組中實行“崗位練兵”、“每周一題”制度,使班組內部職工之間有效地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性競爭氛圍,切實增強了職工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三是班組形象得到較大改善,通過班組形象方案的實施,充分展示班組的良好管理形象和管理理念,有效地提升了企業整體形象。四是班組凝聚力得到進一步增強,班組建設團結協作、共克困難的氛圍,進一步加深了班組之間、成員之間的溝通與理解,使相互之間的配合協作進一步得到加強。
  在抓好班組建設的同時,水處理公司對職工崗位培訓與考核也絲毫不敢放松,力求以高效、務實的培訓不斷提高職工崗位業務技能,一是組織好對新職工的業務培訓和考核,對于進廠新職工,一般在集中培訓和崗位實踐的基礎上,需經過兩次理論考試和一次實踐操作的考核,通過培訓考核,提高新職工的業務水平和崗位操作技能。二是積極組織職工進行電工、電焊工、行車操作等的特種作業培訓,基本實現班組人員的持證上崗。三是定期進行崗位操作、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考核,通過檢查、考核,找出差距,落實措施,促進各項制度的貫徹落實,進一步提高職工的工作責任性。
2.4 以成本管理為中心,全面實施精細化管理。
2.4.1 牢固樹立成本意識,廣泛開展成本核算與分析。
  成本管理對于企業能否取得持續的獲利能力,加強市場競爭力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污水處理行業中,由于收費價格的恒定,企業增加銷售收入的能力受到限制,加強成本管理,實行節能降耗便成為水處理公司獲利與實現積累的極其重要的途徑。為了進一步提高運行效率,實現節能降耗目的,公司于2002年7月初專門成立了成本核算領導小組,負責對公司成本情況的核算分析。同時,各班組也根據各自的實際情況,在運行日報分析中進行每日處理成本的核算分析。通過階段性成本核算與分析,特別是通過分析成本異常波動情況,找出影響成本波動的各種因素,為我們有針對性地進行技術攻關,從而最終實現節能降耗提供了一條有效的途徑。
2.4.2 確立成本控制重點,實行多環節精細化操作。
  為了有效降低運行成本,公司通過對運行實際情況的分析,確定成本所占比重最大的幾個點作為成本控制的重點,實行內外兩個方面的有效控制,進行重點攻關。在內部成本控制方面,首先制訂并實施《曝氣池運行操作細則》,努力降低生化處理成本。通過精細操作,提高了現場控制的及時性和準確性,使生化效率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在2003年3、4、5、6月的高濃度運行模式下,COD去除率達到了79%,比去年同期高出三個百分點,而同期生化處理成本卻下降0.06元/噸。其次是通過精細控制出水COD,有效降低加藥成本。物化班通過加強事前控制,使出水COD的波動幅度日趨減小(去年1-7月份月平均出水水質在136-216之間,今年1-7月月平均出水水質為158-171mg/L之間),在確保出水水質達標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減少成本支出。現在,出水COD基本控制在170mg/L左右,與未進行精細化操作前的150mg/L左右相比,高出20個COD,有效節約單位成本0.03元左右。其三是多環節控制,實現泥處理成本的穩中有降。為了實現泥處理系統的連續滿負荷高效運行,運行、技術、設備部門及相關班組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如實行濃縮系統的間歇運行,保證濃縮污泥含水率的穩定;制定并實施《泥處理系統運行細則》、《加藥量控制標準》等,不斷提高運行操作水平。通過精細操作,泥處理的絮凝劑消耗由去年同期的9kg/T左右下降到7kg/T左右,按絮凝劑單價30元/噸計算,全年可節約成本支出數百萬元。
  在對外控制成本支出方面,公司主要一是積極爭取企業的大工業用電政策,從2002年10月起,水處理公司正式實行大工業電價,單位電價由0.67元/KW下降到0.55元/KW,使系統成本下降7%;二是對企業戰略采購品——水處理藥劑,用商務報價與成本承諾相結合的市場化手段進行采購,有效降低采購成本。同時在其他同類藥劑招標中,以成熟藥劑作對比,不斷開展新型高效廉價替代藥劑的篩選,目前已基本選定多種替代藥劑,為進一步降低物化成本創造條件。

3.運行管理的工作體會

3.1 抓住機遇,堅持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是企業長期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
  縱觀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從無到有,由小變大,從建設到運行,乃至目前初步走上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良性軌道,其中的機遇起了決定性作用。這個機遇,可以用“天時、地利、人和”三個方面來概括,其中,“天時”代表著社會大環境,是污水治理產業得以發展的基礎,特別是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擴大,經濟發展進一步加快,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家對環境保護工作的重視,都為污水治理產業的興起提供了生存的土壤。“地利”則代表著地方經濟小環境,浙江作為市場發育較為完善的省份,其市場經濟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民營經濟較為發達,從紹興來看,從80年代起,就開始了污水收集系統的建設,目前已擁有服務區域超過300平方公里,收集能力超過100萬噸的完備的污水收集設施,而且其收費運作模式也為紹興污水處理系統起著借鑒作用,已經為污水處理運行創造了良好的市場基礎。“人和”則是政府、社會支持污水治理產業的共同體現,從污水處理廠的論證、建設、運行,國家、地方政府,環保、計委、建設、物價等部門均從各個方面予以大力支持,特別是實行收費運作后,各級管網單位都能從大局出發,積極采取各項措施,最大限度確保污水處理費的收繳結算,較好地體現了全局和整體意識。
  紹興水處理公司正是緊緊抓住了上述三大機遇,適時地將政府賦予重任與企業市場運作科學地結合起來,從而使自身獲得了廣闊的發展前景。
3.2 求真務實,堅持科學管理,是企業提升經營管理水平,增強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市場化運作機制建立以后,下一步該怎么辦?水處理公司決策層很好地認識了這一問題,市場化運作就要求企業實施科學的內部管理,特別是污水處理行業作為服務行業和環保產業的結合,在取得環境效益的同時,必須通過科學的內部管理,實施精細操作和成本管理,取得經濟效益,才能確保企業的生存和發展。公司在管理中,通過轉換企業經營機制,實行“規范化、制度化、精細化、科學化”的“四化”管理,實施科學的人力資源配置,不斷尋求管理與技術創新,其根本的目的,一是通過實施科學管理,不斷優化污水處理運行工藝與技術,不斷適應社會和政府對環境保護提出的高要求;二是通過管理,有效增強企業職工崗位業務技能與素質,為公益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三是通過管理,有效降低運行成本,從而為企業參與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做強做大主業打下堅實的基礎。兩年多的實踐證明,我們的思路是對頭的,措施是有效的,取得的效果是令人滿意的。

4.存在的主要困難

4.1 全面實現污水處理市場化運化的大環境需進一步改善。
  
紹興水處理發展有限公司通過兩年來的運行探索,已經朝著污水處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邁出了一大步,但由于政策上、技術上諸多因素,真正實現污水處理的全流量收費運作,還存在諸多困難,一是國家的環保宣傳和政策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社會、企業、居民的環保意識有待進一步增強,環保觀念有待進一步轉變,特別是“誰污染,誰付費”的治污理念未能深入人心,排污付費的自覺性有待不斷提高。二是環保執法的力度需進一步加大,當前普遍存在環保執法難度較大,力度不夠的情況,為污水處理費收繳結算帶來了困難,收費結算因此缺乏有力的制約手段。三是由于高濃度污水監測設備不過關,監測手段較為缺乏,也給當前按濃度實行計價收費政策的實施造成困難,直接導致了紹興污水處理費政策無法得到全面完整的實施。四是國家對污水治理市場化運作的收費政策缺乏原則依據,這無疑也給水處理公司實行市場化的治污收費增加了難度。
4.2 職工的專業水平、業務技能、工作經驗與污水處理市場化運作、產業化發展的需要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
  由于污水處理屬新興產業,其特性決定了該行業發展的高速性和行業運作的艱巨性,面對新型行業無成熟管理經驗可供借鑒的實際,水處理公司通過艱苦地探索和實踐,已經基本找到了富有特色的運行管理之路。面對公司運行一期、建設二期、規劃三期的繁重任務,企業隊伍整體相對還存在著以下不足:一是干部職工隊伍整體大規模運行管理經驗還較缺乏,尤其是當前面臨二期建設接近尾聲,工藝調試即將開始的實際,如何在確保一期工程高效運行的同時,加強新老職工崗位培訓,不斷適應新的形勢變化,加快達到二期工藝設計目標,是公司急需解決的一個問題。二是企業職工技術創新的力度有待進一步增強,由于紹興污水處理廠處理水質的特殊性和工藝設計的特殊性,客觀上對運行管理主體的企業職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就要求全體職工要在加強既有運行管理分析總結的同時,進一步加強對工藝、技術的研究,積極充分地發揮創造性,拓展新思路,從而更好地適應企業長期運行、發展的需要。

論文搜索

發表時間

論文投稿

很多時候您的文章總是無緣變成鉛字。研究做到關鍵時,試驗有了起色時,是不是想和同行探討一下,工作中有了心得,您是不是很想與人分享,那么不要只是默默工作了,寫下來吧!投稿時,請以附件形式發至 paper@h2o-china.com ,請注明論文投稿。一旦采用,我們會為您增加100枚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