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市政府批準,北京市環境保護局、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聯合印發了《北京市“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回顧了“十一五”本市環境保護所取得的成績,分析了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提出了“十二五”時期環境保護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是《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城市建設管理類市級專項規劃。
“十一五”期間,本市堅持科學發展,把環境保護擺在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更加突出的位置,全面加強各項污染防治、環境安全監管和生態保護工作,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顯著下降,環境質量和生態狀況整體改善,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特別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和新中國成立60周年慶典期間,空氣質量天天優良,成功保障環境安全,圓滿兌現了申奧環保承諾。全市環境保護工作邁上新臺階,為“十二五”環保工作打下重要基礎。
與“十一五”環境保護規劃相比,《規劃》在強調水、氣、聲、固廢、輻射、生態等環境要素污染防治和建設任務全面推進的基礎上,緊密圍繞污染減排和環境質量改善,將污染減排做為一項重點任務單辟章節。落實國家有關要求,增加了廢棄電子電器產品環境管理、新化學物質管理、重金屬污染控制、污染場地管理等一些新的環境管理要求。在行政措施之外,突出綜合手段,更加強調了法律措施、經濟措施。根據首都環境保護工作的需要,更加強調創新科技支持環境保護,深入開展基礎性研究和關鍵技術示范。圍繞提升公眾環保意識、推進綠色信息傳播和搭建公眾參與平臺,強調全社會參與環境保護,強調公眾參與和社會監督。
《規劃》提出了“十二五”期間我市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目標,以及空氣、水和聲環境質量的規劃目標。在污染減排方面,根據國家統一要求,在“十一五”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兩項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的基礎上,“十二五”新增了氮氧化物和氨氮兩項期間主要污染減排指標,即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氨氮四項污染物,在“十二五”期間要分別削減13.4%、8.7%、12.3%、10.1%。在環境質量方面,規劃提出2015年全市空氣質量二級和好于二級的天數要達到全年天數的80%;空氣中的二氧化硫等6項污染物濃度穩定達標;總懸浮顆粒物和可吸入顆粒物濃度下降10%左右;臭氧污染逐步減緩。全市不達標水體中化學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平均濃度下降5%,地表水出境斷面水質指標達到國家考核要求,全市地表水斷面水質改善率達到10%。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力爭控制在55分貝以內,交通干線噪聲平均值控制在70分貝以內。
為完成各項目標,《規劃》既堅持“十一五”以來的成功經驗,堅持以改善環境質量為中心,以污染減排為主線,又根據生態文明建設、創建“兩型社會”的新要求,突出協調發展、互利共贏,突出預防優先、防治結合,突出統籌兼顧、保障民生,突出政府主導、協力推進。共擬定了八項重點任務、六項保障措施。
一是落實重點工程,扎實推進污染減排。削減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實施現有燃煤設施清潔能源改造,控制全市燃煤總量,推行電廠煙氣脫硝治理,提高機動車新車排放標準,力爭“十二五”期間淘汰老舊機動車40萬輛。削減化學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進一步提高生活污水處理能力,推進污水資源化工程,實施現有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強化農業畜禽養殖污染治理。同時,繼續實施污染減排目標責任制,對未完成總量減排任務的區縣,實施建設項目“區域限批”。
二是開展全防全控,持續改善空氣質量。繼續大力調整能源結構,實施清潔能源替代戰略,打造城六區為基本無煤區,全市燃煤總量控制在2000萬噸以內。力爭2012年上市新車執行國家第五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并按地方標準配套供應相應油品。加強在用車管理,加快老舊車淘汰等措施,削減機動車污染排放總量。繼續調整產業結構,限制“三高”產業的發展,堅決退出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行業產業,全市煉油規模控制在1000萬噸以內,水泥生產規模控制在700萬噸以內。實施建設施工揚塵管控,強化道路清掃保潔和評估,積極開展揚塵污染控制區創建工作。嚴格控制措施,減少原材料及產品使用過程排放和防治生產過程中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控制加油站和餐飲業有機污染物排放。
三是深化污染防治,穩步提升水環境質量。加強飲用水源的管理和水源保護區污染治理,推進地下飲用水源保護,確保飲用水源安全。推進工業水污染防治,提高工業園區污水集中處理水平。提高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新建部分鄉鎮級污水處理廠,中心城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8%,新城建成區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0%。提高污水資源化水平,開展污水深度治理。實施北運河、潮白河水系綜合治理和永定河綠色生態發展帶建設,增加生態用水量。
四是貫徹防治結合,努力保持聲環境質量。通過合理規劃預防噪聲污染,落實交通工程項目環評提出的降噪措施。大力開展聲源降噪,引導使用低噪聲交通工具,推動低噪聲技術應用。積極落實隔聲防護,規范隔聲降噪措施,開展軌道噪聲跟蹤監測和跟進治理。不斷完善噪聲管理協調機制,加強交通噪聲污染管理措施,強化社會生活和施工噪聲監管,努力提高噪聲的監管能力和水平。
五是突出風險防范,加強固體廢物環境監管。提高危險廢物無害化管理和處置水平,加強危險廢物監管和醫療廢物處置過程監管,提高焚燒飛灰處理能力。強化工業固體廢物處置與利用。加強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監管。加強污染場地和化學品的環境監管。加強生活垃圾處置設施環境監測監管,防止生活垃圾處理處置二次污染,嚴格生活垃圾處理設施污染防治,進一步提高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以鉛、汞、鎘、鉻、砷等五種重金屬為防控重點,進一步促進重金屬污染防治。
六是著力保障核與輻射安全。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嚴格管理、安全第一”的方針,保證輻射活動全過程監管,健全輻射安全管理體制。加強高風險源管理,提高輻射安全預警水平。加強電磁輻射監測。嚴格放射性廢物安全管理與收貯,加強城市放射性廢物庫運行管理。在相關行業實施輻射安全文化示范工程,提高運行管理水平。
七是推進生態建設,加強農村環境污染防治。建設綠色空間,增加植被覆蓋度、生物豐度,全市林木覆蓋率達到57%,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到48%。提升自然保護區管護水平,規范自然保護區管理,提高自然保護區建設生態功能。進一步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繼續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積極推進生態建設示范工作。深化畜禽養殖和水產養殖污染治理,減少農藥化肥使用。
八是提升監管能力,完善環境監測執法體系。健全環境執法監察體系,完善執法監察機制。完善環境質量監測預警體系,加強污染源監測。加強環境監察、監測標準化建設,提升環境管理水平。完善環境應急管理。大力推進環境信息化建設,建設環境數據中心,推進陽光行政工程。
《規劃》還提出落實目標責任、完善環保法規標準、加大資金投入、加強科技創新支撐、鼓勵公眾參與和加強區域合作等六項保障性措施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