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水業高級技術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發表主題演講,勾畫我國城市水環境建設的技術路線圖。
王洪臣表示,城市水環境是受人類影響最大、對人類最重要的水環境,但縱觀我國水環境現狀不難發現,太湖、滇池、巢湖、東湖、玄武湖、大明湖等諸多知名水體目前的水質都是徘徊在四類、劣五類,北京、上海、武漢、廣州等各大城市的水環境都不容樂觀。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發表主題演講
城市水環境規劃的四大疑問
在當下城市水環境整體不容樂觀的情況下,王洪臣提出城市水環境規劃方面的幾個問題:
第一,目前大部分城市的水功能區劃為上游水環境規劃為Ⅲ類水質,中心區水環境規劃為Ⅳ類水質,下游水環境規劃為Ⅴ類水質,按照《地表水環境質量評價辦法》,Ⅳ類是輕度污染,Ⅴ類為中度污染,在高密度人群的居住區,難道水環境質量就目標定位為輕度污染或中度污染嗎?
第二,按照《地表水環境功能區類別與代碼》(HJ522-2009),Ⅳ類主要為工業用水區,Ⅴ類為農業用水區,均不是城市水環境的主要功能。景觀娛樂用水是城市水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人體接觸的景觀娛樂用水區要求為Ⅱ類,不與人體接觸的景觀娛樂用水區要求Ⅳ類,一般景觀用水區要求Ⅴ類。那么依此來看,以Ⅳ類或Ⅴ類為目標規劃就意味著在高密度人群的居住區,人水無法隨意接觸,“人水和諧”更無從談起。難道城市水環境的水質目標規劃就是永遠不與人體接觸嗎?
第三,按照《水功能區管理辦法》(2003),經批準的水功能區劃是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依據,水功能區劃經批準后不得擅自變更。而面對一系列水環境功能區的水質達標率考核,各城市紛紛降低區劃水質目標以便提高可達性,使城市水環境治理變成了本屆政府的短期行為。這就不免產生疑問,城市水環境的功能區劃是長期目標還是短期目標?
第四,城市水環境離高密度人群最近,是最重要的水環境,規劃功能應滿足人的“親水需求”,實現“人水和諧”。美國將長期的水質目標定位為“滿足魚、貝殼類和野生生物的保護與繁殖,水上水內的娛樂活動”,即“可漁獵、可游泳”。階段指定用途有公共供水;魚、貝殼類和野生生物的保護與繁殖;水上水內的娛樂活動;農業;工業;航運。我國要如何制定長期水質目標值得深入探討,是不是要考慮把Ⅲ類水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
構建健康城市水環境的三大要素
針對上述疑問,王洪臣指出了構建健康的城市水環境路線圖的三個關鍵性要素:
首先,在流域水資源平衡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城市水環境的尺度。在缺水地區,可利用再生水、雨水、海水等非傳統水資源增大尺度。
其次,在污染物總量控制的基礎上合理確定城市水環境的水質目標。具體設定城市污染物的去除率,總量控制要進一步向深度發展,核算總的污染物,這也是構建健康城市水環境的根本要素。
最后,在城市總體規劃中強化水生態系統的建設,如水景觀、生物多樣性、河濱帶湖濱帶、水動力與復氧設施等。
編輯:成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