獲獎照片
在2011年5月23日至25日在法國巴黎召開的第六屆國際紫外線協會(International Ultraviolet Association)大會上,清華大學劉文君教授主持完成的國內第一個大型市政自來水紫外線消毒工程—天津泰達自來水紫外線消毒工程獲得國際紫外線協會2010年最佳工程獎。國際紫外線協會每兩年召開一次大會,由專家提名獲獎候選項目,經過激烈競爭和專家組的嚴格評審,評選出各項獎項。年度最佳工程獎候選項目共有12項,最終評出1項。獲獎理由是通過科研和設計的有機結合,完全依靠本地的技術人員將紫外線新技術應用于工程實際并取得突出效果。天津泰達自來水紫外線消毒工程基于劉文君教授課題組自2003年以來在國內開展的紫外線消毒技術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提出的工程參數,由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總院在2008年完成設計并于2009年7月建成通水。劉文君教授課題組又繼續對該工程進行兩年的工程應用研究,深化總結紫外線消毒在飲用水處理中的工程應用特點,為推動紫外線技術的應用奠定科學基礎。
紫外線消毒技術由于對飲用水抗氯消毒的致病微生物隱孢子蟲和賈第蟲有較好的控制作用,并且不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消毒副產物,自本世紀以來在發達國家得到快速推廣應用,被國際水協(IWA)列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的三項新技術之一。劉文君教授自2003年從美國回國后在國內率先開展紫外線技術的研究,并于2005年成立消毒研究中心,通過自主研發和國際合作結合,極大推動了我國紫外線技術的發展,并得到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于2007年批準成立紫外線消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并任命劉文君教授擔任該委員會主任至今。
除了推動水和廢水紫外線消毒技術的發展,作為主要技術負責人,劉文君教授在十一五期間負責研發的以紫外線消毒為核心的遠洋船舶壓載水處理系統(Blue Ocean Shield, BOS)也于2009年通過國際海事組織(IMO)的初步認證,2010年通過交通運輸部的評審和認證,目前正處于產業化階段。BOS壓載水處理系統為國內第一套通過國際和國內認證的壓載水處理系統,為我國作為造船和遠洋航運大國履行國際海事組織關于壓載水管理相關國際公約提供了技術保障,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劉文君教授簡歷
學歷
2002.8~2003.6 美國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IUC), 博士后
2000.6~2002.7 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W), 博士后
1999.10~2000.5 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博士后
1995.9~1999.7 清華大學環境系,博士生,
1992.9~1995.4 清華大學環境系,碩士生,
1985.9~1989.7 北京輕工業學院,本科生
研究方向
水質科學與工程技術
現代飲用水消毒技術和理論
紫外線消毒與高級氧化技術
飲用水高級處理(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原理和技術
給水管網水質化學穩定性和生物穩定性控制原理和技術
飲用水水質評價和對健康的影響
給水廠規劃和設計
獲獎情況
1. 2008全國五一勞動獎狀(飲用水安全研究所)
2. 2008首都勞動獎狀(飲用水安全研究所)
3. 2008清華大學先進集體(環境系飲用水安全研究所飲用水應急處理小組)
4. 2006年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一獲獎人)
5. 2006年北京市優秀教師
6. 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
7. 2003年北京國際消毒技術研討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8. 2003年優秀引進圖書獎
9. 2001度全國優秀博士論文
10. 2000年度北京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11. 1997年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給水委員會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12. 1995年度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
13. 1995年度清華大學科技成果推廣應用效益顯著獎
14. 1991年度廣州市環境保護先進個人獎
科研項目
1.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0778096)“紫外線消毒后管網微生物安全性控制機理”,2008-2010
2. 國家863項目(2006AA06Z301),“給水管網水質穩定性控制技術研究與應用”, 2007-2009, 第二負責人
3.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06BAD01B05)“農村安全供水消毒技術與裝置開發”,2007-2010
4. 國家科技支撐項目(2006BAC//B05)“遠洋船舶壓載水物理凈化處理技術”,2007-2010
5. 日本三洋公司“膜處理除砷除氟技術研究”,2007-2009
6. 北京市科委項目“北京市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和系統應用示范(D0605004040421)”子課題“安全消毒技術研究”,負責人,2005-2007
7. 北京市科委項目“北京市飲用水安全保障關鍵技術和系統應用示范”子課題“安全輸配水技術和應用”(D0605004040521),負責人,2005-2007
8. 珠海多水源特征污染物識別和處理工藝研究,負責人,2007
9. 東莞市城市安全供水保障技術,子課題負責人,建設部(06-K4-18),2006,
10. 北京市管網水質生物穩定性研究,負責人,2005-2006
11. 北京市清水池水力特性和消毒效率研究,負責人,2005
12. 南水北調北京地區沿線水廠水處理工藝規劃,2005
13. 國家863項目“南方地區飲用水安全保障技術(2002AA601120)”中分項目“新型清水池設計原理和應用”和分項目“飲用水生物穩定性特性研究”負責人。
14. 教育部優秀博士論文基金(200243)“飲用水紫外消毒和高級氧化的機理和應用研究”,項目負責人。
15. 國際合作項目(日本SANYO公司)“直接電解自來水產氯消毒技術研究”,負責人
16. 國際合作項目(澳門自來水公司)“樓宇水箱紫外線消毒技術研究”,負責人
17. 建設部“城市供水行業2010技術進步發展規劃和2020遠景目標”,分項目負責人。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