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偷拍视频,天天射天天添,人妻夜夜爽天天爽三区麻豆AV网站,成人综合国产乱在线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戰略論壇再議水價

時間:2011-04-08 08:4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成楊

評論(

  作為水業的“定海神針”,水價問題是影響水企發展的一個關鍵因素。水價過高,公眾難以接受;水價過低,企業難以盈利,如何解決這對矛盾是業內共同關注的話題。中國水網和清華大學聯合主辦的“第九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博士與濟邦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燎、金杜律師事務所顏俊、通用技術顧問咨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薛濤一起就水價問題展開深入探討。

  張燎表示,“價格是一個行業資源配置的最重要的基礎性手段,再怎么強調都不為過”,總體來看,目前我國水價調整面臨多方面問題:

  首先,水價的“不可承受之重”。宏觀意義上的水價涵蓋水資源費、水利工程價格、城市供水價格、污水處理費,即資源水價、公司水價和環境水價這三大體系,將三個屬性完全不同的體系組合在一起,太多原本可以通過市場、通過正常競爭關系、通過成本監審確定的部分被放在了水價之中,成分過于復雜,理清其中的子丑寅某就已是一個大問題,在法理層面上也很難說通。薛濤將其形象的稱為“一把糊涂賬,幾行辛酸淚”,顏俊也不由感慨,“水價實在承載著不可承受之重”。

  其次,從“市場價”到“市長價”。水價受地方政府影響巨大,水務服務的成本是市場價,而到了終端往往極具搖身一變成了“市長價”,迫使水務企業在經營、投資領域面臨較大風險。

  再次,地方政府的“躲貓貓”現象。與水服務相關的利益關聯方涉及政府、企業和用戶,而政府在相關責任面前總是“躲貓貓”,把水務企業推到前方與公眾直接博弈。若兩者溝通失敗,水價調整就難免陷入又一個惡性循環。

  最后,公眾參與缺位。民以食為天,食以水為先。對于公眾來說,水價具有特殊的政治敏感性,其漲落起伏直接關系著國計民生,影響居民日常生活,這也就使得水的商品屬性變得更加敏感和復雜。水價構成成分復雜,當水資源費、污水費等都落在居民的繳費單中時,些微的上浮都容易觸動公眾的敏感神經,沒有一個制度化的機制來對水價進行約束和保護,資本市場的要求提價和社會公眾的無法認同就只能是一對無法調和的矛盾。

  針對上述問題,討論各方給出自己的建議:

  第一,綜合部署,構建水價法律體系。

  “沒有一個真正政企分開的體系,沒有一個獨立的市場主體,沒有一個完善的監管框架和合格的監管者,就沒有公開透明、清晰明了的成本和價格,也就沒有公眾的信任。”顏俊律師表示,在相關法律體系沒有形成的情況下,現階段的成本監審和成本公開很難得到百姓的信任。作為一個系統性問題,只有在定價機制、成本監審、監管體系、溝通渠道等多方面綜合治理才有進一步解決問題的希望。

  具體來看,一方面,盡快改革和修訂1998年頒布的《城市供水價格管理條例》,擴充其規范范圍,明晰細節,推動水價定價機制進一步清晰化和制度化。另一方面,盡快落實已經出臺試行的成本監審管理辦法,用公開透明的的監審為公眾參與提供基礎,用數據說話、用事實說話,讓公眾心里有底,對水價構成系統有一個整體性認知,愿意通過聽證會等方式來參與水價定制過程。

  第二,準確定位,地方政府承擔應盡職責。

  水務行業區域化特征明顯,對其價格的規制,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府的影響。在企業、政府、公眾三方中,地方政府是責任的主要承擔者。經濟角度,地方政府應客觀分析終端水價、企業真實成本等多方面影響水價的因素,將之匯總形成真實的影子價格,規避“市場價”變成“市長價”的尷尬;政策上,可推出有針對性的補貼政策,與中央政府的激勵性措施一起構成一個完整的價格補貼機制;溝通中,政府應在企業與公眾之間做好溝通調節工作,化解矛盾,遠離“躲貓貓”怪圈,成為真正的責任主體。

  第三,注重溝通,企業加強公眾引導。

  資本市場的高額利益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投身其中,當越來越的從業人員忙于融資投資拓展規模時,公眾溝通、公眾引導的重要性正被逐漸忽視。水價與公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些微變化都會引起社會關注,近年來,公眾對社會公共事務的參與意識逐漸增強、參與途徑也逐步擴寬。公眾溝通是門技術,也是門藝術,如何搭建與政府、公眾溝通的橋梁同樣是企業今后生存發展的重大課題。

  在水價改革過程中,新聞媒體同樣是一支不容忽視的力量。隨著網絡化時代的來臨,媒介在引導公眾、傳播信息方面的力量愈加凸顯,其正面影響與負面影響都值得關注。學習使用媒介的力量是企業引導公眾、贏得更多社會認可的必修課。強營造良好的發展空間和前進動力,這不僅有利于企業的改革發展,同樣也對水價的未來變動奠定了穩定基礎。

  水價,是一個歷史遺留問題,也是一個現在亟待解決的問題,更是一個關乎未來發展的問題。只有用開放的視角、戰略的眼光、理性的思維來進一步探討水價機制,探尋水企發展之道,關注成本公開、法規完善、公眾參與,搭建政府、企業、公眾的溝通橋梁,尋找資本市場與社會大眾的有效均衡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復雜問題。
 

編輯:成楊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sf850.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水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