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連云港市水利發展的基本思路與目標是:基本建成與淮沂沭泗流域相適應的區域防洪除澇減災體系,全面提升水旱災害防御能力和防洪減災服務能力,重點保障沿海地區防洪安全;基本建成與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要求相適應的區域水資源供給體系,切實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用水安全的保障能力,重點保證沿海地區港口建設、產業發展的用水需求;基本建成與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相適應的水資源保護體系,明顯改善城鄉飲用水源水質和水生態水環境狀況,保障沿海開發與水生態環境協調發展;基本建成與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要求相適應的水利發展服務體系,使水管理體制簡政、高效、協調,水利運行機制科學、穩定、靈活,有效促進水利事業整體發展。
一是構建較為完善的防洪(潮)除澇體系。連云港市城市防洪標準達50年一遇,城市排澇標準達20年一遇;縣城及重要鄉鎮按20-50年一遇標準設防,排澇標準達10年一遇;區域排澇標準達到5-10年一遇,防洪標準基本達到20年一遇。全市重點海堤全面達到50年一遇加10級風浪的標準。
二是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水保障體系。實現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在現有基礎上提高5個百分點,生活用水達到97%保證率,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提高0.05,主要工業及航運用水保證率達到95%以上,農業供水保證率達到75%以上。
三是構建穩定健康的農村水利發展體系。大力發展農村水利,提高農業抗御水旱災害的能力,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重要前提。堅持以保障農業發展、農村穩定、農民增收為目標,繼續加強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不斷改善農田灌排條件。
四是構建持續有效的水環境保護體系。結合新農村建設,堅持工程措施與非工程措施相結合,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和保護。開展農村水系治理、河道清淤疏浚、河塘整治和引排水工程建設,著手進行清潔型生態小流域建設,大力開展中小河流整治等水環境工程,從根本上治理農村臟亂差狀況,改善村容村貌、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防治農業面源污染,溝通水系,改善水質,恢復功能,建設良好農村水生態環境。積極開展水土保持,樹立以開發促保護,以保護促發展的理念,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合理地開發利用和保護濕地資源,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到2015年,主要飲用水水源地水體水質全部達到水質目標要求,薔薇河、通榆河的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三類以上標準,全市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提高到98%以上,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的超采趨勢得到有效控制,水環境狀況明顯改善。
五是構建現代化的水利改革與工程管理體系。通過干部人事制度、經營性事業單位、水管單位體制、水利投融資體制等各項改革,逐步理順各項管理機制和運作機制。加強工程運用管理,做到建管并重,科學調度,充分發揮工程效益。
六是構建規范高效的社會管理與公共服務體系。加強依法行政,推進法制建設,深化水利改革,增強行業活力。進一步增強應對突發事件能力,水利法規體系更加完善,依法行政與規劃管理進一步強化,水利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進一步拓展。水行政管理、水資源管理、水利工程管理、水利工程建設管理進一步規范,農村水利建設管理機制進一步確立。水利信息化與科技水平進一步提高,水利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水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形成更加完善的水利發展服務體系。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