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有著3000余年的建城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伴隨著我們國家在世界政治、經濟地位的崛起,在2008年成功承辦了舉世矚目的奧運會之后,北京城又朝向國際化大都市的定位發展。但同時,北京城又是資源型缺水的城市,特別是近十年間快速膨脹的城市化進程,已使得這座古城承載著1800萬或更多的人口。
北京市水務局局長程靜曾在中國水網主辦的“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總結北京市水務發展時指出,總體上看北京的污水處理和污水資源化利用取得了顯著的效果,污水處理事業已經從削減污染物為目標,向再生利用為目標轉變,從提高利用量向提高水質水量的保障率轉變,逐步建立起運行監管體制和機制,再生水在北京的水資源配置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成功舉辦奧運會之后,北京已經進入了中等發達城市,奧運會留下的財富為北京的長久繁榮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市委政府確立了三個北京的發展戰略,北京水務也確定了民生水務、科技水務、生態水務的工作思路,污水資源化面臨著新的形勢和新任務。北京的污水資源化走過了不平凡的道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在污水資源化推進的過程中,有愉悅,也有痛苦,有經驗,也有思考。
前幾年,北京建設的污水處理廠一般都在北京的下游,以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為例,由于建設時未考慮再生水回用問題,出水水質也是一般的二級出水。實施再生水戰略后,為利用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再生水,就需要再建一座再生水廠,并且再建設長達47公里的再生水管線來輸送到西部電廠的用戶。為了利用再生水,又建水廠,又修管線,不僅增加了難度,也增加了建設成本和運行成本。就目前北京正開始的污水處理廠水質全面提升工程而言,除需要全面改造污水廠水質外,還需要修建大批的再生水調水工程,這都需要大量的建設和運行成本。如果按照過去的規劃思路,建設再生水廠,必然會給污水的再生利用增加很多困難和難度,水資源緊缺已經成為全球性的問題,今天不缺水,并不意味著明天就不缺水,北京今天的問題,也許也將會在其它的城市上演。因此,今天再考慮污水廠建設等布局上要改變集中在城市下游的做法,注重處理與再生相結合,在處理規模上要改變原有的以大為主的思路,要注意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同時還要考慮污水處理廠建設由集中到分散,由大型到小型。
由于各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地理環境、水資源狀況、環境容量差異很大,如果采用統一的污水處理排放標準,將難以治理好當前我國面臨的水環境問題。目前一些城市的污水處理廠還不能達到國家制定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而北京這樣缺水的地區,污水處理廠的出水即使達到排放標準,由于河道沒有徑流,環境容量低,仍然不能滿足水功能區域化的水質要求。因此,污水處理廠和再生水利用,在不同地區要有不同的標準,要與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嚴格地說,北京市現在將污水處理廠水質提高到地表水四類,在行業中也是沒有依據的,主要是為了北京市的地表水達標。因此,國家應該統籌考慮各地區的特點和可操作性,對污水處理和再生利用的標準進行分類指導,如果分類指導標準暫時還很難出臺的話,各地應該出臺指導地方的標準。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