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訊 2010年6月29日,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第五屆理事會成立大會在北京召開,來自我國水工業行業設計院、高校、科研單位、企業和主管部門的理事參加了會議,中國土木工程學會理事長、建設部前副部長譚慶璉,中國城鎮給水排水協會會長、建設部前副部長李振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人事司副司長郭鵬偉,環境保護部科技司司長趙英民,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名譽理事、水工業分會前會長、清華大學許保玖教授,水工業學會第四屆理事會理事長聶梅生,常務理事李圭白院士等領導和資深專家出席了會議。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常務副理事長曲際水主持會議,聶梅生理事長代表第四屆理事會做工作報告,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張曉健教授作了換屆工作說明。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工業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由116位理事組成,選舉產生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教授為理事長,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常務副院長張韻為常務副理事長,清華大學劉文君教授為秘書長,并選舉30名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聘請聶梅生、曲際水和王揚祖為名譽理事。
新任理事長陳吉寧強調:水質污染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解決水質問題需要水工業行業的專業人員付出巨大的努力。作為水行業最著名的學術組織,水工業分會重要的精神是“民主、科學、創新”,以“促進水工業科技進步,引領水工業發展”為己任,在學術交流、會員服務、發揮人才優勢、開展科技咨詢、期刊出版、網絡建設、組織建設等諸方面作出新的貢獻,引領我國水行業的科技發展和技術進步,為我國相關水環境問題的解決提供決策支撐。
當天下午,新一屆理事會四位專家分別從政策、技術等角度做了學術報告。
陳吉寧在題為《應對我國城市水問題的長期挑戰》的報告中深入分析了我國水環境問題的特殊性、復雜性,并提出應該根據中國的國情選擇解決我國水環境問題的對策。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我國自黑河-騰沖線以下,40%的土地支持了100%的城市化、工業化進程,這是其他任何國家未曾遇到過的。種種因素造成“兩個放大”:難去除污染物的自然累積影響放大,污染物控制濃度的邊界影響放大。這正是我國面臨的特殊現實。
與之相伴,有兩個難點:首先是謎一樣的高氨氮問題,從飲食結構上看,我國不會比西方國家排放更多的氨氮;但是事實上,我國城市污水中卻有大量不明來源的氨氮。即使適用一級A的排放標準,依然不能滿足水體生態恢復的要求,因為一級A標準下對氨氮排放的限值是5mg/L,而水體生態恢復則要求3mg/L,從5到3,是巨大的挑戰。另外一個難點是膠體問題,其本質則是細顆粒的處理問題。
陳吉寧提出,要從根本上解決我國水問題,首先要為環境設計城市;其次是改變城市營養物質控制技術路線,發展源頭分離和收集技術;第三要改變粗放式、工程式的控制體系,向精細化運行控制技術體系過渡;第四是建立流域綜合管理、設施升級改造、資產管理技術體系;第五是建立應對適應氣候變化的技術能力,建立新的排水標準和設計規范,要評估水系統結構的脆弱性和恢復能力。
國家住房與城鄉建設部城建司水務處章林偉處長、張曉健教授、張韻副院長也在會上作了精彩學術報告。更多內容請關注中國水網新聞頻道后續報道。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