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問題受到業界以及政府越來越多的關注。繼江蘇省太湖流域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成功實施后,這種趨勢也在全國范圍內逐漸呈現出來。雖然,我國目前還沒有要求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一級A的排放標準,但是,隨著國家對誰環境問題的愈加重視,以及污水循環回用的進一步推廣,水質標準的提高必將是所趨。由此,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提上日程。很顯然這給污水處理產業提出了需求,帶來了產業機遇。同時,有專家指出,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也為整個行業帶來了挑戰。機遇有多大?挑戰在哪里?本文將針對這兩個問題進行探討。
機遇:投資空間近千億
根據中國水網《中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報告(2010版)》分析內容顯示,目前我國運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中,約32%的污水處理廠是在2006年以前建成并投入運營的,污水處理能力占目前運營污水處理總能力的50%。而在運營的城鎮污水處理廠中,排放標準達到一級A的污水處理廠數量僅占比12%,達到一級B的污水處理廠數量占比54%,還有34%的污水處理廠排放標準在一級B以下。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的全部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占比還不到7%。截止到2009年末,我國的污水處理總能力已超1萬億立方米/天,而且在建能力達6400萬立方米/天。也就意味著至少有超過9000萬立方米/日的處理能力存在升到一級A的空間。而如果全部進行一級A升級,投資需求又有多大呢?
根據江蘇省建設廳城市建設與管理處高級工程師何伶俊在由環保部主辦,清華大學和中國水網承辦的城市污水和重點工業廢水脫氮除磷污染防治技術研討會上的表示,把污水處理廠從一級B升級到一級A,一般情況下,在建設環節的投入在600-800元/立方米。增加的運營成本大概是0.2元/立方米,若污水處理廠碳源不夠的話,運營成本還要高。且為了實現一級A,大量投加藥劑,污泥的產量也相應增加大概10%左右,相應的污泥處理處置成本也將會增加。由此粗略估算,即使不考慮在建能力,僅把運營的污水處理能力都提標到一級A,建設投資需求至少超500億,每年增加的運營費用超65億。
根據中國水網所推出的《2009中國水業市場研究報告之一——中國水業政策與市場分析》報告預測, “十二五”期間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的投資需求預計為1000億元。
挑戰:成本提高促升污水處理費上漲壓力
然而,污水處理廠的升級改造所帶來投入的增加,必然會影響污水處理廠的投資運行成本;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如果嚴格執行排放標準,采用完全硝化+化學除磷+消毒+外加碳源+其他措施,將使污水處理的直接成本增加30%~50%。
目前,我國的污水處理的投資主要來源于污水處理費的收入。然而,根據中國水網《2010中國污水處理市場調研報告之二—中國污水處理BOT項目市場分析報告》調研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費收費標準普遍較低,根據數據顯示,截止到2010年第一季度末,我國36個大中城市中,除拉薩市還沒有開征污水處理費外,其它35個城市對居民收取的污水處理費平均只有0.77元/噸,尚未達到國務院2007年《關于印發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中規定的“污水處理費噸水原則上不低于0.8元”的要求。在報告所調研的211個城市中,64%的城市污水處理費征收標準在0.8元/立方米以下,污水處理費在1元/立方米以上的城市僅不到6%。仍然有部分城市沒有開征污水處理費。
按照我國多數污水處理廠的處理標準1級B計算,污水處理的平均成本約1.1元/噸(不包括管網建設和污泥處置成本)。可見,升級改造為污水處理制度完善以及上漲均帶來了很大的壓力。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