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5日,經過三個晝夜、72小時的連續奮戰,鄭州市花園口互通式立交白廟水廠DN1400輸水管道改管工程碰頭施工順利完成,負責此次施工鄭州自來水工程公司再次以一份優異的答卷彰顯了職業化建設碩果。
白廟水廠DN1400輸水管道改管工程是配合鄭州市花園口互通式立交工程建設,對涉及鄭州市花園口水源廠至白廟水廠DN1400管道部分管線進行改造。經過兩個多月的緊張施工,共敷設球墨鑄鐵管道1000多米,穿越道路4條、各種管線11條,需進行新老管道(水泥管)碰頭連接施工,新老管道交叉一次,碰頭點為3處。因該條管道承擔著為白廟水廠輸水的重要任務,而且碰頭施工期間氣溫較高,白廟水廠供水量大,涉及降壓供水區域大,計劃碰頭施工時間72小時(5月12日下午14:00-5月15日下午14:00)。
泄壓抽水是碰頭施工的第一環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是決定能否在72個小時完成碰頭施工關鍵工序。為縮短泄壓抽水時間,鄭州自來水工程公司提前了解了水源廠至白廟水廠沿線的閘門及泄水點,通過與市水利局索須河建管局積極溝通,使用其在索須河導流渠進行排水。水源廠停泵后,工程公司在第一時間關閉了索須河北岸的閥門,阻斷索須河至水源廠段水的南流,打開位于東風渠和索須河上兩處泄水閥進行泄壓排水。同時,打開設在施工區域內的4處泄壓排水點進行泄壓排水。多處泄壓排水,大大縮短了泄壓排水時間,僅用16個小時就將管道內水降至半管以下。
泄壓抽水至半管以后,施工人員用編織袋將管內余水閘住,開始碰頭連接作業。閘擋余水、拆除舊管、測量角度,三個作業面同時施工,一切都進行得緊張而有序。13日晚22:00時,中間段碰頭點K套安裝完成,新老管道實現對接。14日凌晨6:00時,南端碰頭點焊接、打口完成,新老管道實現對接。但是在北段進行連接時,卻遇到一個大問題:因為新老管道是斜向上下交叉,需進行一個立體彎頭的焊接連接,不但角度測量困難,而且焊縫多達6條。施工人員將14名焊接工人分成兩班,連續作業,終于在14日晚20:00時完成焊接。
在碰頭施工各個環節,該公司以職業化建設要求為指導,嚴格按照有關標準和規范進行施工作業。堅持清潔施工法,施工完成后及時清除管道內焊渣、泥土、編制袋等雜物。對在施工中破壞的鋼制管防腐部分進行二次防腐處理。在恢復通水時,派人盯守各工作面,觀察排氣閥排氣情況及連接處有無異常情況,消弭安全隱患于萌芽之中。
此次碰頭施工受到鄭州市自來水總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黨委書記、總經理張湛軍、副總經理祝賀多次打電話詢問施工進度,工會主席劉天玉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總公司總會計師、工程公司董事長王躍到現場指導,對施工主要環節提出具體要求。工程管理部、生產安全部、設計院、工會辦等部門領導也趕到現場指導工作。
為做好此次碰頭連接,工程公司高度重視,召開班子會議進行研究部署,從資金、材料、機械設備、人員保障等方面進行優先安排,制訂的詳細、可操作性較強的碰頭施工方案,細化閘門關停、泄壓、抽水、舊管拆除、焊接、打口連接、混凝土支墩養護等施工環節主要工作任務,明確3個碰頭點人員分工。施工期間,工程公司班子成員多次到現場檢查指導工作,并專門派出一名副經理24小時值守施工現場,督促工程進度,協調各項工作。
從工程公司領導到負責現場施工的每名職工,都深知此次碰頭施工的極端重要性。他們想法設法趕進度、趕工期,為增加索須河排水點,副經理李懷明和項目經理馬鋼主動與索須河監管局領導聯系,利用其導流渠進行排水。在碰頭施工的72個小時,13名施工人員吃住在各碰頭工作面,沒有一名施工員回過家。項目經理馬鋼負責指揮碰頭施工具體工作,三天下來僅睡5個多小時;施工員楚曉波患有嚴重的腰椎間盤突出,硬是在施工現場挺了60多個小時沒有合眼,期間上下溝槽無數次。通過此次碰頭施工,再次證明了鄭州自來水工程公司是一支敢打硬仗、能打硬仗、善打硬仗的施工隊伍。
通訊員:李懷明 吉江羽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