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永豐縣由水利部門主導,林業、建設、環保、農業等部門助力,發展低碳水利、生態水利,保護水環境,使全縣44萬城鄉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
一是溝渠塘壩清淤改善農村水質。建立保潔考核機制,明確溝渠塘壩長效保潔的內容和目標。把溝渠塘壩清淤與堤岸加固、取淤肥田、生態養魚、堤岸綠化等結合起來,努力做到疏浚一條溝渠、凈化一口水塘、加固一段堤岸、興建一片綠地、改善一處環境、致富一方百姓。通過溝渠塘壩清淤,每年銷減氨氮50噸。
二是水庫除險加固實現保安增效。籌資5000多萬元除險加固病險水庫,在全省率先開展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完成25座中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改造水庫景觀,對水庫工程管理范圍內的環境進行了綠化。除險加固病險水庫,不僅保護了下游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糧食生產安全,恢復和提高了水庫運行效益,如詩如畫的水利景觀,還成為人們親水、近水、樂水的好去處。
三是綠色能源開發點亮幸福生活。全縣水電裝機4.2萬千瓦,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5萬噸。電氣化建設給人民群眾帶來了光明,全縣人民群眾戶通電率達100%。水電產生了強大的經濟發展引擎之力,縣域生產總值和財政總收入連續第五年保持兩位數快速增長。2009年,全縣生產總值525264萬元,可比增長14.4%。“以電代燃料”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大大減少了農村燒柴、燒煤量,保護了森林資源,減輕了了水土流失,改善了生態環境。
四是水土保持綜合治理添綠城鄉。嚴格生產建設項目主體工程與水土保持方案實行“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全縣所有礦山均都編報了水保方案報告書。城鎮建設、房地產開發水土保持方案的審批成為前置條件。以入選全國水土保持監督管理能力縣建設為契機,加強縣域內公路建設、工業園區建設、新農村建設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大力推進水土保持生態修復工程,目前全縣生態林果業面積達29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0.6%。全縣綠化植物每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19000噸,釋放出近10200噸氧氣。
五是節水型社會建設提高用水效率。完成水資源綜合規劃、節水型社會建設規劃、城鄉供水規劃、城市排污規劃、水土保持綜合規劃、農田灌溉規劃、地下水開發利用規劃編制。嚴格貫徹《計劃和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用水定額標準》等與節水有關的法規和制度。全縣投資5630萬元,2009年建成日處理污水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建設恩江渠灌區、高虎腦灌區節水工程;改造工業企業工藝流程,循環利用水資源;安裝用水計量設施和節水器具10余萬套。
六是環境防污整治靚化新農村。結合新農村建設,建設垃圾池、垃圾填埋場。防治化肥污染,提高肥料利用率,減輕化肥對地表水、地下水的污染。防治農藥污染,嚴格限制農藥使用范圍。推廣普及無毒、無害的滅蟲方法。防治養殖污染,開展畜禽養殖環境影響評價。利用養殖污染物實施沼氣工程,全縣有7500多戶農民利用糞便和垃圾生產沼氣,年減排二氧化碳2萬噸,年人均增收節支300多元。
七是水資源管理保護生命源泉。飲用水保護區實行掛牌保護,防止人為污染水質。每月對城區集中飲用水水源恩江河進行水質監測。建設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已經解決了5.9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6.93萬人已列入“十二五” 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建設規劃。完成了永豐縣水資源開發利用規劃。全面實施取水許可制度和水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嚴格執行水資源論證審批制度,嚴格實行入河排污口審批制度,嚴厲打擊非法取水違法行為。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