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年來,城市水業的轉型從未停止。新的經濟環境下,城市面臨著不同的產業背景。污水處理方面,據中國水網專家預測,到2010年我國將有超過3500座污水處理廠運營,污水處理行業逐步由建設為核心,轉變為建設和運營并重的形式。污水處理廠建設和運營的主體和規模也在發生變化,由10多年前的大型處理廠向現在的在大城市的郊區及鄉鎮建設小型污水處理設施轉變。而隨著污水處理行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污水處理行業結構和需求的變化催生了產業服務新模式的出現。自2008年開始,這種模式的變化出現的愈加頻繁,引發了社會、行業和企業的普遍關注。
投融資方面,繼廣東省提出縣縣建成污水處理廠的構想后,截至2009年底,該省已建成污水處理設施239座、日處理能力1354萬噸,一躍成為全國首個生活污水日處理能力突破千萬噸的省,居全國第一。縱觀廣東省污水處理廠的建設,融資模式創新是最大亮點。該省采取由省財政一攬子投入25億元,并由廣業環保產業集團承擔其余80億元的融資、污水處理廠項目的建設和運營工作的方法,開創了省域整體融資的新模式。雖然成就巨大,但是如何處理好并完善污水處理廠建成后的運營和服務問題,仍需業內人士進行探討和研究。
運營模式方面,2009年委托運營模式的實踐在我國污水處理行業進一步推進,出現了武進、徐州、合肥和海南等多個污水處理委托運營項目。其中海南項目從省級層面對全省污水處理統一管理、捆綁委托運營,采取了設施整合、委托運營的創新模式;實現了污水處理廠產權和經營權的分離,是對我國污水處理運營模式的創新,值得行業進行借鑒和學習。
區域性環境投資方面,減排重任不但促進了區域性投資運營集團的出現,城市水業逐漸走出市政范疇,更催生了越來越多的區域化快速投資市場。2008年,首創股份簽約湖南省,在省內獲得一系列污水處理項目,不但標志著首創股份戰略投資模式的重大創新,更讓區域性市場模式從理論走向實踐,拉開了區域性市場模式的序幕;而北京建工環境在江蘇宜興市獲得打包項目也證明區域化治理的投資模式得到發展。
再生水市場方面,近年來,中國經濟總量的迅速增加使水資源總量日顯稀缺。城市化趨勢和區域經濟的進一步集中,更加加大了水資源的局部負荷。水資源緊缺因為城市發展而加劇,而以污水回用為主體的再生水因為與城市發展緊密關聯,成為破解水資源問題的重要環節,再生水被譽為城市的新水源。 對再生水開發的實踐、政策、市場、價格、技術受到業內外越來越多的關注。
將于4月2日~3日召開的“2010(第8屆)城市水業戰略論壇”,是中國水網聯合清華大學主辦的年度品牌活動,受到國內外水企業、專家的高度重視和積極參與,已成為國內最具影響力的行業會議。本次論壇的第六單元,主題為“污水服務模式創新”,就將著重探討上述重點省市和運營主體在污水處理服務領域的模式創新。敬請期待!
編輯:付曉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