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水務集團的改革之路何處去?在環境問題日益社會化的今天,這一議題已成為“2010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的重要組成部分。
2009年的中國城市水業市場風起云涌,在投資拉動、產業重組和社會化關注三條主線下,深化著自身的產業化進程。日前隆重揭曉的由中國水網主辦的“2009年度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的評選結果顯示,2009年的水業第一梯隊仍然保有著國有控股集團、民營集團、跨國集團和傳統水務集團四支隊伍,但是他們的數量和組成正在發生變化。正是這樣一種變化,昭示著從業者對供水改革的探索從未停止。
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水網顧問總編傅濤在此前為中國水網年度評選的撰文中提到,國進民退的宏觀背景促進了傳統水務集團的發展。最有影響的投資控股集團有深圳水務投資公司和重慶水務集團。
深圳水務投資公司,作為深圳水務集團控股的投資運營公司,雖然在新增市場上無所建樹,仍然是傳統水務集團走出去發展的最杰出的代表企業,擁有超過250萬噸/日的非深圳市服務規模。2009年對深圳水務投資公司而言,是管理提升的一年,通過成本控制和結構優化,公司收益穩步提高,從快速發展期步入收益期。
重慶水務集團2009年底完成上市申請,成為第一個以城市水務主業為核心整體在主板上市的水務集團,其上市也使一家傳統水務企業成為社會企業,成為公眾公司。其治理結構清晰,在戰略投資人的引入、不同業務板塊的劃分有所創新。雖然在局部也存在一些瑕疵,技術和管理上有待進一步提高,但是它的上市成功為傳統水務企業發展開辟了一條新路。在它的身后,一批傳統水務企業正在緊緊跟上。
2009年底,中國城鎮供排水協會等部門將“水務一體化”作為一種建議性方案遞交住建部。在中國水務改革是否要繼續與外資合作,是否要高溢價轉讓水務資產的爭論聲下,“一體化”改革模式被寄予依靠國有水務企業自身力量,實現“民族崛起”的重要思路。沈陽水務集團就這一改革模式進行探索。
同樣是2009年底,澳門自來水公司于11月30日續簽澳門供水專營特許合同,將在未來20年內為澳門特別行政區提供水務服務。澳門自來水的案例在特定的政策和歷史條件下發生,可能難以在大陸簡單復制,但是它帶給我們的啟發值得借鑒。
在當前中國普遍思考水務改革方向,反思改革利弊的背景之下,深圳水務集團的周邊輻射發展、重慶水務集團的上市探索、沈陽水務集團的“一體化”水改模式以及澳門自來水公司的成功續約,都以真實的例證為行業發展帶來了諸多的啟示。上述集團的“掌門人”將齊聚于2010年4月2~3日由清華大學與中國水網聯合主辦的,以“迎接產業發展新時代”為主題的“2010城市水業戰略論壇”,分享各家典型案例,共同解讀傳統水務集團發展的探索之路。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