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對于水務行業來說,2009年的關鍵詞無疑是水價。因為水價,讓社會極大地關注了水務行業;因為水價,讓行業企業和專家都必須面對社會;因為水價,各級政府開始認真面對自己的公共服務責任。
2009年年中,面對日益熱烈的水價討論,出于與社會溝通的需要,應中國水網的邀請,以我們的研究和調研為基礎,本人特別撰寫了十五篇專門針對水價社會關注的溝通性短文。接到了來自行業、媒體和政府的許多反饋意見和建議。
2009年接近年關,水價問題的討論,在社會各界的持續關注下逐漸深入,再次應中國水網的邀請,針對四個水價關聯問題做一些補充,供討論參考和批評指正。
——傅濤
2009年12月25日
水價二十講之十七:低質低價的破局求助于水價
城市水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公共服務領域,是縣以上的人民政府作為責任主體需要向公眾提供的、最基本的公共服務。建國60年、改革開放30年來,在政府的努力下,我國供水能力和供水覆蓋率都得到了迅速提高。污水行業處理也取得了非常迅速的發展,但也仍存在著低質低價的服務現狀。
首先就供水領域而言,供水基礎設施大部分于建國后陸續建設,是針對傳統的比較合格的水源而設置的供水設施,是按照于1985年發布的36項飲用水標準而設計的供水設施。管網方面也面對著管網老化、管材低劣、超負荷運行等長期欠賬問題,影響了供水水質的保障。供水基礎設施正面臨著大量的提升改造。
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污染物質,特別是“三致(致癌、致突變、致畸形)”物質均在通過各種途徑供水水源,威脅著人類健康。全國4000多家自來水公司的原水合格率低于70%。而在水源污染日趨嚴重的同時,低質服務問題也正在逐漸浮出水面,而且這種比較初級的服務狀態,已逐步形成了很大挑戰。我國已于2006年出臺了新《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要求在2012年全部達到和歐盟、北美基本接軌的105項供水標準。現在全國36個核心城市供水服務價格的平均值僅為約1.4元/噸,全國則更低。
在污水處理方面,低質低價的服務狀況同樣存在。經過十年的飛速發展,2009年底我國的日污水處理能力超過10000萬噸,污水處理率接近70%。但是這仍然遠遠不夠,按照國務院的規定,核心城市污水處理率需要達到100%,而且絕大部分鄉鎮污水沒有得到處理。僅將污水簡單處理排放的情形很難再持續。而我國污水處理費是從2002年、2003年才開始陸續征收的,現在全國污水處理費的平均值僅為0.4元/噸,我國污水處理投資欠帳和運營費缺口正越來越大,地方政府已難以承受。
低質低價的服務還體現在污泥處理方面。現在我國每年可處理200多億立方米污水,隨之會產生千萬噸的污泥。而包括北京、上海這樣的核心城市在內,絕大部分污泥沒有得到妥善處理。按照國際通行的基本測算方法,污泥要得到完全處置,其處理處置費用實際上與污水處理費用相當,而污泥處理費用基本沒有穩定來源,沒有任何地方得到合理落實。
城市水務服務尚處低水平狀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為了公眾健康,全面提高水務服務質量必須成為社會公同的目標。我國政府已做出相關規劃,要求提高供水水質和覆蓋率,提高污水處理普及率,提高污水處理標準,同時也對污泥處理提出了要求。這必然會帶來工程成本和基本服務成本的提高。這需要政府的投入,也需要消費者的支出。政府投資會形成對經濟的投資拉動,而提高消費者支出,則能夠拉動城市水業的服務業轉型,形成消費拉動。
作為消費者,我們會期望水務服務能夠“高質低價”。如果政府給予足夠的補貼,確實能夠實現高質低價,但是對于資源性行業來說,“高質低價”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同時由于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也會造成國內資源的不合理透支。另一方面,水務服務屬于地方政府主導的公共服務,在中國目前的財稅體制之下,資金集中在中央,地方財政捉襟見肘,難以支撐服務提高的大充分投資,而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并不通暢。因此,不難理解中國水務服務的歸宿會在“高質合理價”,當然提高水價的同時,需要考慮對弱勢人群的補貼機制。
(原標題為:傅濤再談水價之三:低質低價的破局求助于水價)
相關新聞:
傅濤再談水價之一:水價聽證會的誤區
傅濤再談水價之二:政府補貼為何關照公交而忽略水價
傅濤再談水價之四:如何有效約束水務服務成本?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