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由世界資源研究所(WRI)、清華大學(Tsinghua)主辦的“中國‘十二五’規劃中需要考慮的水資源關鍵問題”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進行主題發言,闡述中國水環境的產業發展規劃與蘇錫常水環境的治理思路。
中國水環境的產業發展規劃: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協同
陳校長主要講了四個方面:一是我國水環境狀況;二是水環境保護的挑戰來自什么方面,挑戰有多大;三是講一下應對挑戰的幾個關鍵點。這里有些問題是需要在“十二五”解決的,有些問題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來解決;最后是太湖治理,把太湖的情況作一些簡單的介紹。
我國水環境狀況總體可控
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近日在一個內部研討會上,高屋建瓴剖析了中國水環境問題,他介紹了中國水環境總體狀況,并認為“中國的水問題總體上還處于可控范圍”。他同時對中國水網記者表示:當初我們對于松花江污染事件的判斷過于嚴重。
中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這是非常明確的。人均水資源大概是世界人均水資源的1/4,全國水資源總量大概是2萬7千億立方米,全國供水量小于6000億立方米。過去幾十年,對水資源用量的預測是比較高的,每次預測都遠遠突破這個數,而現在基本上是控制在6000億立方米以下。過去10年里頭,用水量基本上保持了比較穩定的水平,近5年略有上升,基本上比較穩定。即使這樣,根據預測,依然是我們的用水量呈現比較大的增長的趨勢……
在近日一個內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在剖析了中國水環境問題之后,提出了中國水環境保護面臨的幾大挑戰。他對中國水網記者說,挑戰主要來自四個方面,首先是人口壓力,其次是發展階段問題,第三是糧食安全問題,第四是水環境壓力空間不平衡問題。做出分析后,他認為,今后的2020年左右,大概是2030年前后,依然是中國環境壓力的一個階段。2030年之前我們想把環境壓力減下去很難,這是發展階段決定的,這是發展過程、人口決定的,這種高的環境壓力會持續2030年甚至到2040年……
在近日的一個內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對我國水環境狀況、面臨問題等做出深入分析,他對中國水網記者說:要應對水環境挑戰,必須明確解決五個問題。首先就是控制敏感區域的土地變化,他以太湖為例解釋了這么做的重要性。他同時判斷,我國對水問題的控制進入了政策敏感期,如果政策制定的好,能夠把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水過程“解耦”的話,對解決后續的、整體的水問題的解決會留出一個非常大的空間來……
在近日的一個內部研討會上,清華大學常務副校長陳吉寧就“經濟發展與水環境保護目標的協同”主題發言,他對中國水網記者說,在一般性全國需要解決的水問題之外,我國太湖流域蘇錫常地區還有三個問題需要特別予以關注……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