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主辦的2009(上海)水業熱點論壇——中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將于10月16-17日舉行。
根據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的《我國污泥處理處置市場報告》,截止到2009年2月,我國已建成并運營的污水處理廠已達到1572座,設計規模達到9125.87萬立方米/天,實際處理量達到6879.99萬立方米/天,在建污水處理廠2063座,預計處理規模至少將達到6000萬立方米/天。伴隨污水處理事業的迅速發展,污泥問題已經成為一個再也不能忽視的環境挑戰。
我國對城市污水污染控制的技術政策及新頒布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對城市污水廠的污泥穩定和農田利用有明確的要求。但實際情況是,污水處理廠的建設往往只注意污水處理要達到排放標準。近幾年,由于有脫磷脫氮要求,演變出不少污水生物處理工藝,而對污泥處理和處置,設計中一般只提將脫水污泥外運和綜合利用,未計算其投資和經常費用,這勢必會造成二次污染。
根據中國固廢網論文頻道提供的資料表明,我國污泥農用約占44.8%,填埋約占31%,其他處置約占10.5%,沒有處置的約13.7%,我國用于污泥處理處置的投資約占污水處理廠總投資的20%-50%,可以看出,我國污泥處理處置處于嚴重滯后狀態。
作為剛剛起步的一項研究,城市污泥處理的確面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
業內專家介紹,目前城市污泥的處置方式主要有填埋、焚燒、土地利用。填埋是污泥處理早期采用較多的方式,其處理費用較低,但隨著污泥量的逐年增多,填埋方式的弊端開始顯現出來,填埋不僅占用大量土地,而且處理不當易引發二次污染事故。焚燒方式在污泥處置中也采用較多,但其處理費用較高,一次性建設投入大,且在高溫處理時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強致癌有機物。土地利用是一個較為可行的辦法,但是由于污泥成分較為復雜,這種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國內外專家均認為,不管污泥最終處理方法是什么,應該記住的是將來的處理應是安全,環保(保護人,動物植物)并且應當增值(物質和/或能源的回收)。為了這些目的,污泥處理應減小污泥體積,改進污泥質量,減少公害排放。
當然,污泥處理處置已在近年來引起了專家學者、政府主管部門、公眾的日益關注,有志于在污泥市場闖出天地的企業也如雨后春筍,污泥產業也開始有“江湖的味道”了——國家強有力的政策尚未出臺,不同的技術百花齊放,即使是專家都有些眼花繚亂;地方政府在處置污泥時,遭遇各方游說,有時難免也不明所以。正是在這種背景下,中國水網、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三家專業機構認為有必要召開一次深入研究的會議,從產業、技術、政策等多個角度審視污泥問題,并提出應對挑戰的可行方案。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