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報道,隨著我國城市污水處理設施的普及,污水處理率也如“芝麻開花”節節高,與此同時,城市污水處理的“副產物”——污泥成了令人頭疼的大問題,這種和污水處理相伴而生的固體廢棄物的生成量將保持較大幅度的年增長率。如何安全有效地處理與利用污泥,已成為我國城市發展和環境保護方面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
僅在8月份,和污泥相關的新聞就層出不窮,《廣州日報》報道,從今年3月起,(廣東東莞)塘廈林村和樟木頭林場交界處的村民遭殃了:果樹死了,菜田枯了,魚塘里3萬斤魚全翻白了。村民們說,造成這一切惡果的禍首是“埋”進樟木頭林場的近萬噸污泥。污泥來自污水處理廠,仍在以每天近百噸的量增加?!度龝x都市報》報道,本應是處理污水的污水處理廠,廢棄的沉淀池卻成了污染源。記者隨生態汾河新聞采訪團在山西婁煩縣污水處理廠發現,該處理廠一廢棄的沉淀池中,一股黑乎乎的污泥直接流入了與之相隔不足十米的汾河干流之一的澗河內。
與污泥污染環境的報道相比,各地千方百計進行污泥處理處置的消息要更多一些,證明人們對于污泥并不是不在乎。比如,浙江海寧上馬了“污泥干化摻燒”項目,并在8月份投入運行;河北秦皇島日處理200噸的城市污泥生物堆肥項目投產;湖北襄樊首家污泥處理廠已經開建,預計日處理污泥200噸,采用全封閉污泥干化技術,污泥含水率將從80%干化至40%;浙江蕭山則采用制磚、脫水、焚燒三種技術處置污泥,共投入資金達1.05億元,每天處理800噸污泥;還有地方采用污泥發電,如華電滕州新源電廠鑲嵌式污泥無害化、資源化處理發電系統日前投入運營,山東膠南易通熱電公司綜合利用污泥、秸稈生產生物質燃料項目近日建成并投產運營,也有的地方采用蚯蚓治理污泥并生產肥料……
媒體在這方面的報道多是鼓勵與贊揚,畢竟處理比不處理好。但是,在污泥產業初步開始發展的今日,仍有諸多謎團縈繞在產業相關人群的心頭。如何看待污泥處理處置的責任?如何解決污泥的投資和運營費用?如何理解污泥的技術政策?如何選擇污泥的技術路線?如何比較各種污泥處理處置方式的技術與經濟?如何在設計中落實污泥的技術規范要求?在污泥處理處置的實踐中有哪些成功的實踐案例?有哪些失敗的教訓?
即將于10月16-17日舉行的2009(上海)水業熱點論壇,討論的就是中國污水處理廠污泥處理處置,論壇的中心議題就是匯集行業各方高手,為以上問題尋求答案。
上海熱點論壇由三家專業機構——中國水網、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聯合主辦,是中國水網首次聯合上海專業機構走出北京,通過精心策劃,專業組織,傾力打造的又一年度品牌活動;是一次專門針對工程設計單位和市場甲方而定制的主題交流活動,是行業細分、定向邀請的公益性主題交流平臺;是一次貫穿污泥處理處置產業鏈上下游的專業性交流,必將因其針對性和專一性,成為關注污泥問題的各方人士的互益性聯盟基礎。
上海熱點論壇將匯集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等主流技術單位的經驗,凝聚上海城投等投資運營主體的實踐心得,呈現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研究機構的戰略思考和技術政策解讀,展示優秀企業的技術與設備。論壇的主要內容有:污泥處理處置政策、市場與規劃,污泥處理處置技術研究與工藝,工程實踐與裝備,現場參觀和專業診斷。
據悉,本次論壇將有20多位權威專家的針對性講解,200多位污泥產業人士的專業性交流,將以報告、展示、參觀、沙龍多種形式展現。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上海市水務局朱石清副局長、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傅濤主任、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張韻副院長、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張辰總工程師、上海市水務局唐建國副處長、上海城環水務運營有限公司許洲常務副總經理、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研發中心王國華主任、同濟大學趙由才教授、同濟大學副校長高廷耀教授、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偉教授、上海城投污水處理有限公司麥穗海董事長、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黃鷗副總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陳同斌研究員、中國市政工程中南設計研究院鄧志光副院長等將參加論壇并擔任主講。
本次論壇免注冊費用,參會資格需要主辦方確認,主要邀請對象如下:(1)地方政府主管部門(包括排水處)、城投公司;(2)市政和環境設計院領導及技術骨干;(3)排水公司技術負責人;(4)水務投資公司高管及技術負責人;(5)部分從事污泥處理處置的技術公司。受邀并經確認參會人員免會務費和餐費,交通和住宿費自理。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