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斬獲沙特水務大單的北京桑德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桑德集團”),正在周密計劃著進軍海外市場的雄偉藍圖。
近日,桑德集團董事長文一波透露,桑德集團目前跟蹤的國際項目有60幾個,重點集中在中東和印度,但最終目標還是在歐美市場。“歐美市場可以全方位地提升我們的能力,而且從目前設備的出口情況來看,利潤空間十分誘人。”文一波說。
企業若只有一個可選市場將比較危險
談及桑德集團成功開拓國際市場,文一波表示,開拓國際市場是十分必要的,一個企業如果只有一個可以選擇的市場將是比較危險的。
近年來,國內環境市場在飛速發展,尤其是國家4萬億擴大內需政策的出臺為環境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更大空間。但需要正視的是國內環境市場惡性競爭依舊慘烈,所以涉足國際廣闊的環境市場是許多水務企業尋求發展的又一立足點。
而初涉國際市場的中國環境企業也飽嘗著不為人知的艱辛與困難。
首先是中國環境企業對國際市場投標規則不熟悉,對國際市場實際成本不理解。據文一波介紹,在之前的也門項目競標中,桑德集團曾參考國內競標價格,按比例計算,給出報價,但與其它競標者給出的價格竟差到一半。而第二次報價,由于受通貨膨脹等因素影響,又出現了報價過高的情況。“這說明,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風險的基本能力還存在差距。”文一波說。
同樣,國際市場對中國環境企業也不熟悉,他們的質疑并非很多國人眼中的國企與民企之別,而在于中國企業是否能將環境項目做好。“這就涉及到中國環境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品牌問題。”文一波說,開拓國際市場將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而單單一個企業在國際市場上很難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希望更多的企業可以一起進入國際市場,把中國的品牌打出來。中國環境企業在國際市場能力上的體現,也必將為行業帶來更多進入國際市場的良機。
市場轉型優勢是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張“王牌”
盡管“涉外”時間不長,但中國環境企業也有著許多優勢,像包括人力和設備在內的成本優勢、豐富經驗孕育的人才優勢以及完整的產業鏈優勢等等。而成功進軍國際市場的一張“王牌”則是身為轉型國家的寶貴經驗。
據清華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介紹,環保產業改革非常快,污水處理廠在建速度位居世界第一。“在國際市場上,轉型國家的經驗具有獨到的優勢。” 傅濤說,國外很大的市場都在轉型國家,像越南、印度等等。中國的轉型優勢在進軍國際市場過程中將會起到重要作用。(中國水網)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