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淮河、巢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會議在合肥召開。會議通報了兩流域《“十一五”水污染防治規劃》執行情況,這是安徽省首次定量考核兩個流域的治污進展。我市(指六安市,下同)以85.4和78.9的高分分列淮河流域各市第二位和巢湖流域第一位。
此次考核涉及面較廣,包括規劃項目執行情況、國控斷面水質狀況、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完成情況以及排污單位廢水達標率、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廠運行負荷率、關閉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企業或生產線、城市生活污水集中處理率、城鎮污水處理收費等綜合整治五項指標完成情況。我市通過采取強化組織領導、完善工作制度、落實防治責任、有序指揮調度、加強檢查考核、突出防治結合等舉措,兩流域水污染防治各項目標任務均較好完成:2009年上半年,四個國控目標斷面水質良好并保持穩定;化學需氧量(COD)和二氧化硫(SO2)分別比2008年下降1.84%和0.73%。截至2009年6月底,我市列入淮河流域“十一五”規劃的項目建成投運率為63.63%;計劃投資3.67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3.15億元,投資完成率85.83%。列入巢湖流域“十一五”規劃的項目建成投運率為40%;計劃投資4.276億元,已累計完成投資1.746億元,投資完成率40.83%。
從考核結果看,我市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走在全省前列,但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巢湖流域規劃項目完工率較低,有的項目無實際進度(即未動工或尚處于前期工作階段),如期完工壓力大。二是城鎮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特別是城市污水管網建設資金不足,實施難度大,影響污水收集率。三是農村環境問題日益凸顯,部分鄉鎮飲用水安全存在隱患;農業面源污染已經成為兩流域水質進一步改善的重要制約因素。而畜禽養殖業的發展及化肥、農藥、農膜的不合理使用,則是造成兩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的主要原因。四是環境監管能力比較薄弱。監測預警、執法監督和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已難以適應新形勢對環保工作的要求,亟待提升。
為確保2010年底如期完成規劃項目建設,我市將認真落實水污染防治目標責任制,著力抓好以下工作:繼續抓好五縣污水處理廠運營及管網建設;加強對國控、省控重點污染源的巡查和監督性監測,督促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嚴格建設項目環境管理,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加快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發展方式轉變;深入開展環保專項行動,切實整治水環境安全隱患,確保飲用水源水質安全;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重點做好規模化畜禽、水產污染防治和生態基地建設。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