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展鑒覽中心人士向《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透露,6月3日在上海展會中心將會迎來一場大型的國際水處理展。屆時,將有500多家世界知名水行業企業云集一堂,其中,威立雅、GE、諾芮特、陶氏化學與ABB等國際著名水行業企業都將悉數到場。
“500多家世界企業來參加展會,這說明中國水市場確實存在很大的商機。”5月12日,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聶永豐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如此表示。
事實上,外資或許看好的是中國水市場未來的前景,“水價上漲與行業利潤不斷增長將是我國未來水務行業的發展趨勢。”5月13日,一位從事水務行業研究的東方證券研究員在接受《中國聯合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據記者了解,北京、上海與沈陽等多個城市都在醞釀上調水價。由于受水價上調傳言提振,水務板塊近日漲幅也顯著。根據Wind統計,5月11日~12日兩天,水務板塊漲幅達到4.1%,而全部A股的漲幅則為-0.41%。
上述東方證券研究員還告訴記者,我國自來水供水、污水處理與排水等領域都存在商機。尤其是最近幾年,工業廢水、城市生活污水處理就是一塊大市場。目前國家正在加大污水處理執法監管以及處理能力的提升。比如,江蘇省在治理太湖地區污水處理上就投資20多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十一五”期間,水污染處理的產品和服務可達1260億元,但目前只有100多億元。顯然,市場前景不言而喻。“中國水市場的商機不會少于2萬億!”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曾在新聞發布會上做了這樣一個估算。
事實上,不僅僅如此,“由于供水管網滲漏等問題造成水損率很高。而外國水損率一般控制在10%以內,為此,該領域中國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上述東方證券研究員說。
不過,據記者了解,中國水市場日前仍是外資唱主角,民營企業仍處于劣勢,尤其是2002年以來,隨著供水系統服務的開放,外資企業更是在供水行業中掀起了整體并購水務企業的風潮。
對此,聶永豐教授指出,“水行業是一種長期投資行為,投資規模大,回報期長。外資之所以能在中國賺錢,根源在于他們都是專門從事水行業的企業,能打長久戰。而目前中國企業投機氣氛濃,大多都是短期投資獲利行為。”
值得注意的是,至于國內企業如何分享中國水市場一杯羹,聶永豐教授表示,水行業是集‘資本、技術與管理經驗’于一體的。實際上,中國并不缺乏資本,技術可以去找,管理經驗也可以去學。假如國內企業真想分享一杯羹的話,那么從一開始就應當作為一項長期事業來干。”
編輯:姚森婧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