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網消息,現有的城鎮供水日常安全與防范工作,在國家和地方相關法規的規范和指導下,以城鎮供水企業為主體,各級政府主管部門重點對供水水質實施監督管理,行業水質監測和政府的監管體系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過程中。近日公布的《中國西部小城鎮環境基礎設施技術指南卷(I)城鎮供水》指出,城鎮供水的日常安全保障及應急體系都存在相應的問題。
1)城鎮供水的日常安全保障存在的問題:
(1)法律法規不健全,目前城鎮供水的安全保障缺乏專門的法律、法規;
(2)政府監管體制不完善,目前能夠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完善的政府監管體系和監管制度還沒有真正形成;
(3)水質監測體系不完善,行業檢測與企業的自身檢測劃分不清;
(4)現有的供水系統在規劃,設計標準方面還存在安全缺陷。
2)應急體系存在的問題:
(1)應對突發性事件的法律法規體系不完備,有些地方的政府部門在缺乏相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對供水應急指揮體系建設重視不夠,政府各部門間缺乏有效的組織應對和協調配合機制,發生突發事件時缺乏法定的信息公開要求;
(2)供水應急體系主要以供水企業為主體,沒有納入城市公共安全防范體系的總體規劃中,物質和資金的保障程度不夠;
(3)對整個供水體系存在的安全隱患和薄弱環節評估不夠細致和全面,許多地方還從來沒有進行過這方面的評估;
(4)有些城市的應急預案制定流于形式,具體落實做的不夠;
(5)公眾的安全防范意識不足。
水質的安全包括地表水水質的安全和地下水水質的安全。地表水的水質主要是指河流水質、湖泊水質、水庫水質、灌渠引水水質以及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飲用水水質。針對目前水質安全存在的問題,除了飲用水源選擇和保護和采用先進適用的水處理技術(參見本指南相應章節)外,還應注意強化輸送蓄貯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控制,并建立城鎮供水水質安全檢測體系,提高水質檢測水平。
采用有效措施防治成品水在輸送蓄貯過程中的二次污染,是保障城鎮供水水質安全的關鍵環節。城鎮供水水質安全保障體系是一項系統工程,從水源到用水點,不論是水源保護和凈水工藝,還是管網輸送和蓄貯加壓,任何環節出現問題或者不當,都會影響用水點處的水質安全,因此進行全程質量控制是非常必要的。防治二次污染的主要措施如下:
(1)采用防污染的輸水和配水管材。采用各種衛生級的塑料管、不銹鋼管或有衛生級環氧樹脂涂層的金屬管。淘汰混凝土管和冷鍍鋅鋼管等易溶解出污染物和易產生銹垢的管材。
(2)采用防治污染的二次供水設施。改進蓄貯水池(箱)的工藝結構,保證水的流動性,防止微生物滋生;要采用防止污染的衛生材質建造水池(箱),防止銹垢等污染物產生;二次加壓系統宜采用微機變頻調速水泵裝置,省去高位水池(箱),減少了一次污染的機會。
(3)采用網中消毒措施,確保用水點處微生物指標合格。
(4)必要時在用水點處采用二次凈水措施。
建立健全和完善城鎮供水水質安全監測體系,在對城鎮供水企業監督管理的同時,以便給有關部門及時準確地提供各個供水環節的水質信息,為城鎮供水水質安全做出準確的預警,為糾正影響水質安全性的疏漏提供科學可靠的技術依據;為修訂生活飲用水水質衛生標準提供依據。水質檢測部門和供水企業應在媒體上定期公布飲用水水質檢測結果,以便讓消費者知情。提高水質檢測管理部門和供水企業的檢測水平,采用先進的儀器設備和分析方法,提高水質分析精度,以確保城鎮供水水質安全。
除了加強水質安全保障的日常管理,還應加強城鎮供水突發事件的管理和應急措施。城鎮供水突發事件按其嚴重程度不同分為二個級別:一級即紅色突發事件,指事態非常緊急和嚴重的突發事件,主要包括供水干管突發爆管;水廠突發停產事件,如突然停電、設備事故、供水災害等;原水水質、出廠水水質、管網水水質受到嚴重污染;用戶水管凍堵導致大面積無水;液氯嚴重泄漏;供水設施嚴重被盜;出現嚴重疫情導致供水受到嚴重影響;地震、洪水、龍卷風等其它自然性災害造成供水受到影響。二級即黃色突發事件,指事態一般緊急的突發事件,主要包括供水主要配水管網突發爆管;原水水質、出廠水水質、管網水質受到輕度污染;用水管道凍堵導致小面積無水影響;其它一般突發事件。為了應對突發的給水事件,各水廠要起草制定突發事件應急處理預案。構建監測預警、信息報告、快速控制、指揮有力的完整保障體系,制定水質污染、水廠運行、水廠停電等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預案,以保障正常供水。要對水廠的供水設備進行全面檢查和保養;對主要管網進行聽漏檢查,發現管道漏水及時搶修;加強對水廠和管網的水質監測,及時掌握水質情況,并對供水管網進行排水沖洗,保證供水質量;加強搶修組力量,實現全天候值班制度,做到出現問題,及時搶修。
編輯:全新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