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無錫市市政公用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企業債券(以下稱“無錫公用債”)從2009年2月10日起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市場競價系統和固定收益證券綜合電子平臺上市交易。作為無錫歷史上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債券,無錫公用債的上市成為行業的聚焦點。
無錫公用債“踐行”企業債券發行改革創新
無錫,這座曾因太湖藍藻爆發而引發水危機的城市,對于水環境整治的意念是堅決而迫切的。從太湖流域污水廠全面升級改造,到太湖流域國家重大水專項的開展,太湖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水業人士們的目光。而此次為無錫污水廠建設及太湖水源保護等項目開展而發行的無錫公用債更是備受行業關注。
首先,2008年,中國水行業遭遇“金融寒潮”,在原本就銀根緊縮的形勢下,水業融資境況雪上加霜。無錫公用債在“水業冬天”最寒冷時出臺,勇敢地拓寬了水業融資渠道。
此外,無錫公用債的發行也正是企業債券在國家政策和制度上改革與創新的一個縮影。
2008年1月4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推進企業債券市場發展、簡化發行核準程序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債券審批由原來的先核定規模、后核準發行的兩個環節,簡化為直接核準發行一個環節;將原來發行企業債的額度限制,改變為條件具備、額度不限,并由原來規定的企業債券占項目總投資的比例不超過30%調整到最高不超過60%;籌集資金的投向范圍也可以擴大,即可用于固定資產投資項目,也可用于收購產權(股權),用于調整債務結構以及用于補充營運資金。而此前,募集資金的使用范圍僅限于固定資產投資。
而無錫公用債從融資規模上看,發行22億元人民幣。突破了以往企業債券融資規模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比例30%的限制,使它成為無錫歷史上債券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債券,也是江蘇省迄今為止發行規模最大的企業債券。從擔保措施方面看,以往很多的企業都因為擔保問題遲遲不能進行債券的發行和融資。而無錫公用債采取的是一種無擔保債券方式。據清華大學職訓中心特聘專家、中國現代集團總裁丁伯康博士介紹,無錫公用債是我國第三只自2000年以來成功發行的無擔保地方企業債券,是我國企業債券發行歷史上新的里程碑。
無錫公用債“高利率”起爭議
無錫公用債發行總額為22億元,期限為3年,為固定利率債券,票面年利率為6.16%,在債券存續期內固定不變。
作為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重要的直接融資工具,企業債券之所以受地方青睞,往往是因為其低利率的優勢明顯。一般情況下,企業債券與同期貸款利率相比可降低約1.5個百分點。
而受金融危機影響,我國貨幣政策由緊縮轉變為適度放松,存貸款利率“破天荒”地連續多次下調。其中銀行三年貸款利率由2008年9月無錫公用債發行時的7.56%下調至2009年2月的5.40%。由于無錫公用債在債券存續期內維持票面年利率6.16%不變,使得企業債券的利率出現高于銀行貸款利率的情況,這會對無錫公用債的交易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業內存在著兩種看法,一種認為,無錫公用債票面年利率加上發行費率,接近甚至超過貸款利率,融資成本過高使得無錫公用債的發行失去了意義。
也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企業債券利率高于銀行貸款利率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反而會刺激債券的交易。相對的高利率與經濟動蕩情形下的穩定收益會吸引投資人的眼球,引入資金的相對充沛將有助于突破融資瓶頸。而銀行貸款利率受經濟形勢的影響而變化,發債方的“智囊團”或許早就預知了經濟動向,也許,短期所謂的高利成就的正是行業長久的發展。
環保企業債券——市場化融資將加大減排力度
2008年8月,山東諸城成功發行了我國首個治污債券,市場化手段融資加大了治污減排力度。“緊隨其后”發行的無錫公用債也必將給太湖流域水行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貢獻。
此次無錫公用債發行募集的資金將全部用于無錫污水處理廠建設和節能減排項目、無錫太湖保護區截污項目、無錫太湖水源地保護及保障飲用水安全項目等三類固定資產投資。具體包括城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建設和升級改造、太湖新城污水管網鋪設、無錫市錫澄供水一、二期工程等18個項目,總投資達54.76億元。
無錫公用債的發行對太湖流域水行業發展的積極推動作用不言而喻,透過無錫公用債,我們看到了改革與創新后的企業債券在環境領域的重要地位。
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大、還款周期長的優點,與環境行業投資大、收益著眼于長久的特點“相輔相成”。市場化融資能力的加大,必將推動節能減排的發展。
市政債開閘在即 地方將結束融資“迂回戰”
無錫公用債,雖名為企業債,而實則為無錫市政府借無錫市市政公用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名義來為地方建設融資。
地方資本“捉襟見肘”,而市政債的發行又受到現行《預算法》的約束,所以企業債作為“準市政債”在我國各地盛行,為地方建設引來大量資金,功不可沒。
而長期陷入爭議之中的市政債近來也終于傳來開閘在即的喜訊。2月17日,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委員長會議對《國務院關于安排發行2009年地方政府債券的報告》進行商討,財政部有關專家透露,有關地方政府債券發行的操作性文件已發給地方討論,發債方式為“中央政府代地方政府發行”。
市政債的進展令人欣喜,雖為中央代發,但相比借“企業債”之手融資的迂回戰術而言,正逐步走入正軌。市政債神秘面紗的揭開,將幫助地方突破融資瓶頸,地方基礎設施的建設也必將掀起陣陣高潮。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