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水網《2008中國水業市場研究報告》數據指出,截止2008年6月底全國運營污水處理項目1408個、在建污水項目1004個、“十一五”規劃新建與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項目1677個,如此龐大的建設數字加上“十一五”節能減排大背景和4萬億拉動內需投資,我國污水處理廠已經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建設時期,目前污水處理廠遵循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并不能完全滿足全面指導城市污水的建設,新的形式、前所未有的需求、快速的發展都需要更全面、更具體的標準來指導我們工作。受國家環境保護部委托由清華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系王凱軍教授領銜《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修訂工作正在進行。
王凱軍教授也是《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制定的首席專家,中國水網記者于2008年歲末采訪了王教授。王教授介紹《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 18918-2002)是在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國債資金對污水廠大規模支持的背景下,為了指導各地污水處理廠大量建設、運營工作而制定。該標準首次從綜合排放標準中將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的排放標準分離出來,全面提出了對于氮、磷、大腸桿菌和污泥等污染物的指標要求,該標準在以下幾個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首先,對于規范從2000年后至今近2000余座建成和在建的污水處理廠的建設是非常及時的;其次,指導了我國十一五期間的節能減排和污水處理廠的提標改造工作,目前,國家相關有關部門和領導談到節能減排,都會提及一級A,很少有一個國家標準如此得到有關中央領導和地方領導的關注;同時,該標準引導了技術的進步,促使了各類科研機構和公司對A2/O工藝技術和設備的研究。也促進了環保產業的發展,如大腸桿菌指標的制定帶動了消毒技術產業特別是紫外技術應用的普及。
但是,該標準在某些標準值和規定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特別是從2002年后,我國污水處理行業發生很大變化,存在新的需求:第一個需求,國家國家節能減排的需求,新修編標準要實現對現有污水處理廠、新建污水處理廠和特別敏感區的污水處理廠實現分類指導。對現有污水處理廠污水排放指標,要實事求是的提出預計改造的年限以及改造后能夠達到的排污指標;對于新建排污單位應根據新的需求,提出技術上可行的排放指標,“十一五”期間新建的污水處理廠與之前建設的污水處理廠有所不同,建設重點將會從大中城市轉移到中小城市、從省會、地級市轉移到縣級市甚至建制鎮;另外,2007年太湖水體污染事件引發了對于類似太湖、滇池等關系國計民生的敏感區域應執行更加嚴格的排污指標需求和關注。所以這一標準值的制定是大家關注的重點。
第二個需求是關于污泥處理處置方面的需求,02標準僅僅首次提出污泥穩定化的問題,但是,缺乏可操作性和具體執行的可考核性,會在修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提出污泥處理、處置的考核性、操作性要求,比如污泥穩定化的考查性的指標,焚燒中煙氣、渣的要求,目前的污泥處理率、處置率低的問題將會成為修訂標準的重點。第三個方面,考慮到“十一五”以后新建的污水處理廠規模和范圍的變化,需要考慮是否超前性的增加與村鎮污水相關的內容,以指導面源污染控制和包括新農村建設。
王教授介紹修訂的標準將會根據上述三方面的需求而制定排污指標,對于這三類排污單位實行不同的排污指標,且會考慮保留一級A的分類名稱。修訂后的標準會繼續加強對技術的引導作用,比如說有些污水處理廠的碳源不足、進水COD值較低等問題。
修訂的《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中對于排污指標的規定將會對一些技術產業產生深遠的影響,或將帶動某些技術產業的蓬勃發展,作為水處理行業的第一網絡媒體中國水網似乎已經看到了排水行業中大批技術產業百花齊放的美好未來。
編輯:周蕓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