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至8日,淮委黨組書記、主任錢敏率隊赴淮南、淮北市,在淮南市委書記楊振超、淮南市政府市長曹勇、淮北市政府市長許崇信、淮北市政府副市長莊東彪等陪同下,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加強城市水資源供需對策研究、促進地方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進行深入調研。
錢敏主任一行先后考察了淮南市第一污水處理廠、下六坊堤、中電國際平圩電廠、山南新城建設和淮北市華家湖水庫工地、龍湖工業園排澇站、塌陷區水生態濕地等,并分別與兩市座談。調研中,錢敏強調,解決流域水資源供需矛盾問題是今后治淮工作面臨的一項重大難題,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推進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節約保護,要把地方政府對水利工作的切實需要,納入流域水利工作的長遠規劃,要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錢敏主任十分關心沿淮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對水資源的需求。在調研中他指出,隨著近年來治淮建設的全面加快,一大批治淮工程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淮河流域防洪體系框架初步建立,流域防洪標準得到提高,我們應對洪水有了一定的手段。但是隨著流域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水資源短缺問題日益突出,供需矛盾加劇,水污染依然存在。相比之下,我們在應對干旱缺水方面手段和能力不足。今后一個時期,流域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節約保護將是淮河治理的重中之重,我們將在充分考慮地方水資源需求的基礎上,科學編制流域水資源綜合規劃,在興利除害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的基礎上,把水資源的優化配置與節約保護作為一個戰略問題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和保障流域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的協調發展。
淮南市是國家大型能源基地,也是全國第一批重點缺水城市之一,降雨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不足,人均水資源量僅占全國人均水資源量的1/4、安徽省人均水資源量的1/2,隨著城市工業的快速發展和生活用水需求的不斷加大,水資源短缺已成為淮南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是淮南市亟待解決的迫切難題。
在聽取淮南市情況匯報后,錢敏主任充分肯定了淮南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出"充分發揮淮河優勢,統籌推進五水建設"的水利發展思路和近年來淮南市在合理開發利用水資源,支撐淮南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取得的顯著成績。錢敏強調,解決好淮南水資源問題,事關淮南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一是要千方百計"開源",充分利用現有水利工程措施在水資源綜合利用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二是要圍繞市情做活水文章,創新采煤塌陷區的治理思路,把治理塌陷區與水資源"開源"結合起來,把塌陷區治理成"平原水庫",緩解當前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三是做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節約保護工作,堅定不移地推進節水型社會建設,突出抓好飲水安全工作;四是統籌考慮區域調水,要把當前水利工作思路與安徽提出"引江濟淮"大發展思路銜接起來,同謀劃,同發展。
淮北市是華東地區重要的能源基地、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和全國塌陷土地復墾示范區。淮北市水資源分布不均,人均占有水資源量不足全國的1/5、安徽省的1/3,資源型缺水嚴重,地表水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較為貧乏,特別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淮北工業缺水狀況進一步加劇。
在與淮北市政府及有關部門的座談中,錢敏指出,近年來,淮北市在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資源節約保護、工業企業節水技改、水源地保護、農業灌溉以及調水等方面取得的很大成效。淮北市是全國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城市之一,淮委非常關注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工作,今后一個時期要進一步深化試點機制,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做好這項工作,加強水資源管理規劃,建立健全節水制度體系,推動節水技術開發與推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力求試點工作取得更大的成效。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上,建議分層供水。淮北市長年有水的采煤沉陷區水面面積達32平方公里,合理開發利用采煤沉陷區水面,是緩解當前淮北市水資源短缺的重要渠道之一。一方面要通過技術手段,切實掌握采煤沉陷區范圍、庫容和水資源可利用量,在此基礎上科學合理開發利用采煤沉陷區水資源;另一方面,要統籌考慮分層供水,將采煤沉陷區積水主要用于景觀用水和城市周邊水環境改造,地表水、中水供給企業生產,深層地下水保證城市生活用水。在中小河流治理、病險水閘除險加固、淮河流域重點平原洼地治理、備用水源地的建設和保護試點等方面,要積極做好前期規劃和項目儲備工作,淮委將一如既往地支持淮北市的水利事業發展。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