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峽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城市,秦代起就有行政建置,屬北地郡富平縣地;清雍正二年設寧朔縣。青銅峽之所以叫做青銅峽,并非和金屬青銅有關,而是由于青銅峽處在賀蘭山和牛首山之間,每到傍晚,霞光穿過兩山之間射到青銅峽市區的時候,整個城市呈現青銅色,故得名青銅峽。
青銅峽是中國古代的水利工程之一。大壩的修建給當地農業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如今,建國后這里又修建了水電站,源源不斷的為改善當地的經濟而做出貢獻。當然,時過境遷,如今的大壩在歷史中的作用已經遠遠沒有當年重要了。當年的大壩應該是農民生存的重要支撐,之所以有這樣的推論,從岸邊的108塔就可見端倪。青銅峽水庫西側的山崖上,坐落著一個巨大的塔群,因塔數總計為一百零八座,俗稱一百零八塔。這座塔群是元代修建的佛教紀念塔,佛教認為人有108種煩惱,為了去掉人生眾多的煩惱,善男信女要戴108顆貫珠,念108遍經。據說,來這里游覽的人們,只要拜了塔,就可以消除煩惱,獲得吉祥和好運。當然,建塔的目的絕對不是如此簡單,應當有很大的鎮河功效。希望黃河的水能夠規規矩矩的造福老百姓。

今天的青銅峽大壩附近,一片寧靜與祥和,只有幾個羊皮筏子在河邊隨著水波靜靜漂浮。站在大壩面前,時空顯得如此的微不足道。或許,拜了108塔真的可以讓人忘卻一些塵世的煩惱。塔雖美,難長留,因為要在天黑前趕到洛陽,次日返京。一路拜水的走了下來,讓我們雖然疲勞卻內心寧靜。這就是水,善利萬物而不與之爭,這也是水業人應該具有的品質!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