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居延海,曾經擁有極度的輝煌。每當春季,暖風吹化祁連山上的冰雪,匯成奔騰的河流,沖進巴丹吉林沙漠,為沙漠帶來一縷水源;雨季到來后,補充水量的雨水進入河流。河水宛如一條晶瑩的飄帶、延展向額濟納旗北端,飄帶盡頭系著兩顆潔白的“繡球”—嘎順諾爾(西居延海)、蘇泊淖爾(冬居延海),這也就是史料記載的弱水流沙“居延澤”——居延海。
在很久以前的居延海地區,是一片碧海云天、樹木蔥籠的好地方。整個居延地區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特別是在西北少數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自先秦以來,這里幾度繁榮鼎盛,后幾經戰亂破壞,歷盡滄桑。她以浩水水域,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產和重要的地理位置,養育了歷代生活在這里的人民,也成為額濟納土爾扈特部落繁衍發展的搖籃。
把鏡頭從歷史拉到今天。如今的居延海,早已失去了往昔的風采。西居延海1961年干涸以來,一直被白茫茫的堿漠和荒沙覆蓋,已成為飛揚沙塵的發源地之一。東居延海解放后干涸了6次,到1992年徹底干涸。曾經一度輝煌的居延海,如今已經變成了一灘死水。居延海的干涸的消息終于傳到了中南海,2002年7月17日,干涸10年之久的東居延海首次進水。接著,隨著連年補水,東居延海在2004年8月20日以來,已連續800多天沒有出現干涸現象。至此,東居延海水面面積達到38.5平方公里,蓄水量達到4720萬立方米。
雖然今天的居延海還是不及以往那么的美麗、廣闊。但是,在中南海的政府力量調控下,居延海還是獲得了新生。所以,當我們站在東居延海的碑前,看著前面的一排字,上面寫著“小小居延海,連著中南海”,這行字表達了對政府調控的無上感激之情。其實,相比中南海,居延海大了太多太多,但是在人與自然的抗爭中,居延海顯得那么的微不足道。不過,好在,今天它又能再現美麗了。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