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特許經營為標志,城市水業系統改革沿著引入市場機制之路走過了5年。城市水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基礎性行業,其改革與產權、價格、監管、產業、市場等因素密切關聯。隨著水業改革的深入,覆蓋面的擴大,對改革方向出現了不同的聲音。尤其是對一些供水改革中的資產、價格等敏感問題產生了爭論。如何看待這些問題,關系改革發展的方向。在2007年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行業官員、專家、企業高層對水業市場上一些投資企業溢價收購資產問題進行了激烈討論,之后,“溢價”日益成為水業的敏感詞匯,使政府部門、投資企業、專業研究領域、媒體等各方面,都對其密切關注起來。而威立雅、中法水務等國際水務巨頭在中國市場上的一系列溢價收購水業資產的行為,也攪動起2007年水領域的滔天巨浪。
那么,為什么溢價、資產處置等問題讓人如此緊張呢?這還得從頭說起。
資產定價在經濟學和金融學領域是難點問題之一,我國的國有水務資產,因其從未進入過市場,故其市場價格還在發現之中,令這一問題尤為復雜。一般而言,水務服務由于是自然壟斷經營,因此資產價值由服務水量和服務水價決定。
國際上雖然有不同的模式,但是還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對資產價值進行評判。但是有一點可以確定:簡單以凈資產價格對水務資產定價,其價格顯然不能反映真實價值。
據清華大學水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傅濤博士介紹,目前國內通用的資產評估法是針對競爭性領域的資產評估辦法,不適用于公用事業領域的“特許經營權”這一戰略性資產的評估,這種評估體系是對現有國有資產的不合理評估。在這一層面上,目前的資產轉讓價值其實是反映了目前價格政策體系下的水務資產的價值。
目前的水務資產“溢價”之爭,反映出一個迫切的問題,我國有必要在更高的立法層面對水務資產的轉讓做出規范。現有的國資監管體系,更多地是針對完全競爭行業,而無法適應公用事業資產的轉讓。
另外,采取公開招標形式進行資產轉讓必然指向“價高者得”的結果。具體到某個項目,由于價格體系是一個開放體系,因此參與競標的各方依據各自的經驗建立了不同的定價模型,從而導致價格的巨大差異,這是純商業行為,那些社會企業,特別是全球化的戰略投資運營集團,更多地依靠其全球化資本運作和運營經驗,他們具有強大的綜合能力,也看重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力及城市化的迅猛發展,以及良好的服務價格預期,體現了其對中國市場的信心。這也是威立雅的國際水務集團在中國市場上頻頻溢價的最主要原因。
除了外資水務集團,我國自有的各類社會企業往往也是迫于環境,為適應現在的模式而被迫進行資產性收購的。
傅濤呼吁,整個行業應該回歸到以提升服務水準、質量為目標的考量標準上來,提倡定價轉讓,在服務價格和服務水平上競爭。水務改革目標除資金以外,應注重其所帶來的附加值,即能否通過引進新的技術工藝及服務理念來提高水質、提升服務,并維護國有資產的正常升值,以平衡消費者、資產所有者及運營商三方面的總體利益。
除了溢價問題,與城市水業資產處置相關聯的問題還涉及到改革的許多方面,即將于今年4月1日召開的2008城市水業戰略論壇上,在“城市水業的產權改革與資產處置”這一會議單元里,所有這些問題將再一次進行主題討論。供水資產處置溢價的根源分析、資產出價所體現的投資人綜合競爭力、水業五年改革的回顧與展望、城市水業資產處置的主要模式、不同產權模式對特許經營制度的影響、不同產權模式對城市水價可能產生的影響等的討論引人注目。屆時,水務巨頭、咨詢公司等持不同觀點、代表不同陣營的行業人士將進行面對面的交鋒,參與討論的行業著名專家及政府官員等也將把一年來的思考展示出來。在這個會議上,有望對水業溢價等有關的資產處置問題形成共識。
編輯:全新麗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