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展分類整治,定期開閘引水,鄉鎮水務管養分開”,針對蘇州河支流部分河道黑臭依舊的狀況,市區水務、環保、河道管理部門和有關單位,將在新的一年里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去污還清”措施。目前,一些項目已經在普陀、寶山等區展開。
因河制宜
據了解,由于大量黑臭的河道分布在鄉鎮,而管理河道的水利排灌站既要承擔大量的防汛、排澇任務,還得發揮水資源保護、水環境治理等公共服務職能,超過排灌職責范圍,長此以往,自然“力不從心”。目前,市水務局、財政局等部門聯合擬定《關于本市深化鄉鎮水務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實行管養分開,進一步發揮排灌站行業指導與監管職能的作用,當好“裁判員”。
目前,全市已著手開展入河排污口單位登記,對排水戶的性質、水質、水量、內部管網情況進行普查。普陀區河道管理所與環保局聯手,加大企業排污監測頻率,打擊偷排現象。同時對排水分流制地區逐一落實雨水污水分流,杜絕與污水管混接。針對全市市政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河道小、散、短、斷,沿河違章搭建多的特點,有關專家建議,“因河制宜,分類整治”。對暫時沒有污水收集系統或系統不完善的采用沿河排管等方式,減少污水入河。
區域聯動
從普陀區有關方面獲悉,全區鄉鎮河道已經定期開閘引水,主要作用是增大流速,提高水體復氧,加快污染物的降解。水閘管理站有關技術人員2月17日表示,考慮到河道流經區域廣,并非一個區通過引水就能徹底解決問題,因此,他們將與寶山、閘北、長寧等相鄰區統一步調、統一行動,主要是明確引水次數、引水量、開啟時間等,做到“上下游聯動和流動”。根據《普陀區景觀水系基礎性規劃》,將分階段推進河、湖水系之間的溝通,變單向排水為雙向引排,提高引清調水能力和效果。
編輯:肖瓊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