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強領導,狠抓落實。要求各級各部門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今冬明春的大事、要事來抓,納入重要議事日程。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廣泛動員組織群眾積極參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相關部門對重點工程派出業務骨干蹲點,指導施工技術,為農民提供資金、材料、設備扶作確保工程建設質量。
二是科學規劃,注重實效。要求各鎮鄉要按照科學規劃,立足于經濟實用,突出以水利和生態建設,堅持山、水、田、林、路、氣綜合治理,選準主攻方向,因地制宜、統籌安排,做出具體的實施規劃,做到集中成片、排灌配套、保護環境、提高效益。
三是綜合治理,提高效益。在建設和治理中力求“三個改變”。即改變片面追求短期效益、掠奪自然資源為優化生態環境,建設生態農業;改變零星治理為集中成片治理;改變級杯復耕為退耕還林還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切實做到“八個結合”。即工程措施與生物措施相結合:美觀與實用相結合;用材林與經濟林相結合;治溝與治坡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與農業開發相結合;骨干水利工程和微型水利工程相結合;植樹造林與生態環境建設相結合;開源和節流相結合。努力實現“三個效益”。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要特別注意在工程建成并正常運行后,放活經營權,實行水利工程租賃承包,建立和完善科學的管理體制和運行體制,充分發揮已建工程效益,讓廣大農民群眾從中得到實惠。
四是突出重點,抓住關鍵。要求各鎮鄉(街道)要按照縣上下達的建設任務,突出工作重點,選準立項方向,狠抓關鍵環節。即病險水庫整治、渠河工程治理、興建微型水利、興建場鎮供水、農村人飲解困,節水灌溉及雨水積蓄利用工程建設等。重點做好病險水庫除儉加固整治,水毀工程的修復,農村人飲解困,小微型水利工程建設,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建設。
五是探索機制,多元投入。要求各級各部門要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農民投入為主,國家投入為輔”的原則和農民負擔的有關政策規定,不斷探索新機制,買行無償投入與有償投入相結合,政府行為與利益推動相促進的新機制,廣泛動滅農民群眾和社會力量積極投資投勞、捐資出力,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增加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
編輯:張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