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固原市淀粉廢水年排放量300萬噸,COD排放量4500噸,分別占全市總量的46%和56%,大部分排向清水河、葫蘆河、渝河及茹河等地表水體,造成較嚴重的區域性、季節性水環境污染。2007年以來,固原市按照因地制宜,節控結合原則及“不增新量、減少總量、提高質量”的要求,落實措施推進馬鈴薯淀粉廢水污染治理工作。
一是抓源頭,嚴格建設項目環境準入。規范新建或單純擴大生產能力的加工項目審批,杜絕在城市規劃區、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無灌溉耕地等重點區域新建馬鈴薯淀粉加工項目,使未批先建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二是抓技改,提升企業生產加工水平。全面淘汰“土法”淀粉生產工藝,限制半漩流生產工藝的盲目擴張,倡導、扶持全漩流生產工藝的推廣應用。全年有11家企業進行了工藝改造,增加加工能力3.3萬噸。
三是抓科技,開發引進適用環保技術。積極協助企業爭取資金,加快技術治污工作步伐,鼓勵國聯馬鈴薯淀粉公司建設具有國內先進水平的污水處理設施,支持磊菌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進行馬鈴薯淀粉廢水蛋白質提取試驗研究。督促年生產能力5000噸以上的淀粉企業修建廢水循環利用沉淀池17個,增加容積1650立方米。
四是抓綜合利用,實施廢水灌溉休閑農田。舉辦淀粉廢水灌溉休閑農田培訓班,組織推廣原州區三營鎮農科村淀粉廢水灌溉休閑農田經驗。截至目前全市利用淀粉廢水灌溉的休閑農田面積達到1.3萬畝,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95萬噸,減少COD排放量5160多噸。
五是抓管理,強化執法監管。按照轄區內主要河流不得新排入不達標的加工廢水,城鎮附近水庫不得蓄積加工廢水的總體要求,對各淀粉加工企業進行高強度、高頻次的督察,加強對污染治理設施的日常監管,同時,把全市劃成3個污染治理責任區,責任指標分解到人,確保了年度治理目標的順利實現。
編輯:張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媒體合作請聯系:李女士 010-88480317